首页 > 党团范文 > 党性分析材料 > 大学生党性理论学习体会(推荐3篇)正文

《大学生党性理论学习体会(推荐3篇)》

时间:

大学生党性理论学习体会(精选3篇)

大学生党性理论学习体会 篇1

一、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

近些年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入党意愿持续高涨,学生党员数量在逐渐增长。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对于稳定党的事业、促进高校稳步发展和大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发展证明,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永葆党的活力、推动党的事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党员正是一支拥有高级专门知识的青年知识分子队伍,若抓住了这支队伍,建设好了这支队伍,党就拥有了一批社会建设骨干,获得了一块重要的执政基础。另外,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还关系到高校事业发展。一方面,大学生党员的作风会带动身边同学,对学校良好风气形成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教育培养大学生党员,使之成为青年学生当中的优秀分子,对推动专业领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还有,抓好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能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党组织的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党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实现道德素养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党员成长。这些大学生党员,二十年后正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造者和建设者,还是下一代人才培养的示范者与培育者。然而,当前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很多社会问题也反映到高校工作中,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日俱增。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增强实效性,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员,提升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

二、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特点

1.入党动机功利性增加。较之前些年代,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呈现出功利性特点,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首先,经济建设时期,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给大学生入党动机带来负面影响。

在革命战争年代,国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跟着党走,建立自己的家园。加入党组织,就是为党奉献自己的力量,动机非常纯正。在经济建设时期,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各种利益群体的矛盾突出,物质主义、功利化、急功近利、不诚信等思想无不影响着大学生们,致使一些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再那么淳朴。另外,大学生就业制度变革是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又一因素。在我国,实行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时,大学生从不为自己的工作操心,学习功利性较少。我国实行大学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制度以后,就业成了大学生的事情。如何为自己的就业加分,如何才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生们不得不好好考虑,并在大学期间为之努力。为此,有的大学生通过申请入党的方式增加自己的求职筹码,入党成为成功就业的一条渠道,入党动机被扭曲。还有,高校职能变化对大学生入党动机也有影响。总之,在现有的环境下,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纯洁性受到冲击,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入党动机功利性倾向。

2.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弱化。毫无疑问,大学生党员就是广大普通大学生同学的标杆,是一面旗帜,起着引领作用。然后,当今的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表现出弱化现象,社会发展变化出现的新情况是主要诱因。第一,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批判精神明显增强,不再盲从于身边的大学生党员。第二,大学生人数增长迅猛,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增大,大学生党员带头作用发挥难度增加。第三,偶像崇拜多样化,减弱了大学生党员带头作用的发挥。

3.教育的挑战性增加。无论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发展对象、大学生党员,都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

通过学习,我们能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水平,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当前,受社会因素的一些影响,大学生党员的教育面临新挑战。一方面,从上文论述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社会中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诸如物质利益至上、欺骗、急功近利、名利思想等,无疑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党员教育构成了挑战。另一方面,各种社会思潮泛滥和网络媒体的广泛使用增加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难度。这些社会因素影响、冲击着大学生党员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形成,当前的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挑战。

三、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思考

针对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新特点,如何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大学期间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切实增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素质,值得我们思考。党的群众路线经过革命建国、运动治国和执政兴国三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一致证明,这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以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为引领,可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战斗力。要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优秀大学生党员,建设战斗力强的大学生党员队伍,结合大学生党员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可以为其提供理论指导。

1.在大学生党员组织发展上坚持“从群众中来”,筑牢优秀大学生党员之基。我们要增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首先要选好“苗”,一棵来自学生群体的“苗”,一棵有为学生群体服务之心的“苗”。换言之,大学生党员在组织发展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的路径,这是培养优秀大学生党员的基本保证。首先,入党积极分子的推优必须从广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在大学生党员组织发展中的权威性,但要遵从民意,在反复考察、多次培养、广泛征求学生群体意见,充分发挥基层团支部作用的基础上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支部不能单方面确定,要使未来的大学生党员信服于众。其次,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时,该生的行为表现必须得到广大大学生群体成员的一致认可。在现有的大学生党员中,有个别大学生党员专业学习过硬,而在奉献服务精神、大局观念、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在老师、领导和在学生、班级面前表现出“两张皮”现象,在学生群体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不仅要考察显性的专业学习情况,尤其应将隐性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行和基层表现摆在首位,深入最广泛的学生群体中进行考察,深入被考察者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深入被考察者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的表现进行考察,推荐、发展真正具有良好群众基础、入党动机纯正的大学生党员。总而言之,建设大学生党员队伍要从“源头”上抓起,把握好优秀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是第一关。

2.在大学生党员成长上坚持持续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增强优秀大学生党员之能。强化教育培训,并通过实践锻炼历练大学生党员,促进其成长,增强其服务他人的实力,这是塑造优秀大学生党员的前提条件。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增强理论修养,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员队伍。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需坚持“三化”,即学习过程常态化、学习内容深刻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培训,不仅在入党前要进行,在入党后绝不能放松,必须坚持教育的持续性。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各个阶段,做到经常学习、经常讨论、常常有教育、时时有学习。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学习内容要广泛,正面的、积极的内容要认真学习,不良的、负面的内容也要敢于面对,通过剖析,认清事实,明辨是非,增强免疫力。学习方式要多样,改变在组织生活时“一人读多人听”的学习形式,结合大学生党员实际,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文字资料学习与多媒体互动学习相结合,“听、读、看”式学习与“写、赛、评、做”式学习相结合,组织学习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习的生动性、互动性,确保学习的可持续性。其次,我们要为大学生党员创设实践平台,提供服务学生的机会,践行大学生党员“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建设服务型大学生党员队伍。建立大学生党员服务学生的常态化机制,比如设立学生党员示范岗、学生党员责任片区,签订学生党员帮扶制、学生党员联系制等,让大学生党员的服务活动随时化、生活化。

在关键时刻,我们要敢于给大学生党员压担子,让其承担重任。我们通过强化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学习和实践锻炼,让大学生党员在学习中提高,在服务他人中成长。

3.在大学生党员执行力上坚持群众监督,建设优秀大学生党员之制。大学生党员个人的成长、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帮助,必须依靠群众,这是培养优秀大学生党员的重要补充。因为,大学生党员的成长,离不开学生群体这面“镜子”。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还有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无论是学生群体对大学生党员言行的监督,还是帮助大学生党员找缺点、提意见,都能促进大学生党员成长。由此可见,要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学生群体的监督必不可少。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为广大学生群体和大学生党员提供平台,让学生群体愿意积极参与对大学生党员的监督,让大学生党员敢于接受学生群体的监督,并乐于听取学生群体意见。建立学生群体监督机制,是对大学生党员以身作则的培养塑造,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党员成长。

4.在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上,我们要坚持“变主张为行动”,彰显优秀大学生党员之本。“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目标导向,也是高校培养优秀大学生党员的根本目的。优秀大学生党员的检验标准,就是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就是全心全意为广大学生服务。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变主张为行动”,即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引导、帮助,让大学生党员有政治信仰,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从“被动”带头到主动自觉带头,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影响力,实现学生群体对大学生党员言行的“不闻不问”向“被动认可—主动模仿—积极参与”的转变,实现普通学生群体与大学生党员言行的一致。正是通过大学生党员带头作用的发挥,润物无声地将党的主张变成学生群体的自觉行为,让广大学生跟着党走,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是优秀大学生党员之义。因此,培养优秀大学生党员,就必须在“变主张为行动”上有所作为,这才是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影响力的充分彰显、强战斗力表现的落实。

大学生党性理论学习体会 篇2

尊敬的党支部:

正如辅导员所说,这并不是一个容易阐述的课题。党的组织性关系到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党的组织工作,主要是党的各级组织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及其他组织制度,维护党风党纪;组织党员开展工作,开展社会服务和帮扶活动;对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监督管理;及时研究解决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等。

就目前而言,我了解到有这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1、健全组织机构。2、强化组织活动。3、加强党员的管理。各级党委和部门要重视其党组织建设工作,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尤其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配备好支部人员,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以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纪律建设,历次党章都对党的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

作为一个有着数千万党员的大党,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就会失去战斗力,成为一盘散沙;全党纪律严明,朝气蓬勃,就能无往而不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需要认真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更为重要。

应当把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社会活动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党员开展活动的内容,应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畅通民主渠道,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开展帮扶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因此,强化党员的学习,规定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定期进行抽查和必要考试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推进党务公开和党内民主。提高党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要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纳入公开范围,切实组织党员开展民主活动。

大学生党性理论学习体会 篇3

上一周党校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中国共产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的学习,我真正懂得了为什么人们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深一步了解了中国的共产党员的要求。在这里我想浅谈一下中国共产党的学生党员。

学生党员包含了“学生”和“党员”两重属性,作为这两重属性的结合体必须注重两者的有效结合。学生党员来自学生,其首先是一名学生,而后才是一名党员。所以,学生党员首先要在学生中起到旗帜作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体现先进性,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让同学们感受到学生党员不仅是一名好学生,更是一名好党员。从一名普通学生成长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这是一个飞跃,它意味着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学生在组织上入党后,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思想上真正入党。

学生党员要处理好学生党员、普通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学生党员是辅导员的帮手。学生党员应该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积极主动地溶入到普通同学当中,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传播学校的思想与决议,并及时地向辅导员老师反馈。辅导员凝聚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凝聚周围的同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工作。因此,学生党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便在同学中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建立起扎实的群众基础,与同学保持密切的联系。学生党员要树立好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要保持好中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始终体现和发扬学生党员在年级甚至学院这个大集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凝聚优秀学生的核心作用,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先进性的感染和熏陶下,周围学生会以身边的学生党员为榜样,不断追求自身的进步,自觉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并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为实现党的理想和目标努力奋斗。

现在有的学生党员只能独善其身,而不会做群众工作和不善于做群众工作,认为只要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别人怎样不用去管,或根本不想管,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符合党员要求的。作为一个学生党员,不仅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要在自己不断进取的同时,坚持与同学共勉,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学生党员最根本和最实际的义务就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周围的同学也是人民中的一部分,在学校这个环境里,为人民服务就指的是为同学们服务。

总之,一个党员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影响着党的性质和战斗力,作为学生党员要十分重视发挥自己身为党员的作用,以此来影响周围的同学。学生党员是学生这个大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在学生中起到旗帜作用。学生党员必须从自身抓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完善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和工作影响、带动同学们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