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化现象调查报告经典20篇

浏览

3801

范文

86

篇1: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全文共 250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战略思考

一、正视文化旅游现状,加快文化旅游城市建设

1、充分认识荆州历史文化优势。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楚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文化脍炙人口、名人文化千古传颂、水文化震憾人心、红色文化可歌可泣、非物质文化琳琅满目,荆州古城享誉中外。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在荆州定都长达411年,历经20代楚王,成就了“春秋争霸”、“战国称雄”的雄伟霸业。荆州是三国文化的中心,“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三国演义》120回,有72回写到荆州。荆州人杰地灵,孕育出屈原、宋玉、孙叔敖、关羽、岑文本、张居正、“公安三袁”等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形成名人文化。荆州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广、水网密度高,形成水文化。荆州“天、基、佛、道、伊”五教皆有,形成宗教文化。荆州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任弼时、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形成红色文化。荆州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巨型民俗文化宝库,闻名遐迩的楚辞歌赋,享誉中外的楚剧楚舞,匠心独具的髹漆楚绣,名扬天下的八宝美食以及龙舟竞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构成了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核心,以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烘托的荆州历史文化。

2、切实把握文化旅游发展条件。荆州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越,同时具备战略机遇、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一是有战略机遇。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湖北省委提出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同时,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确定由“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提出“文化荆州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二是有区位优势。荆州水陆交通便利,长江横贯荆州,“二广”高速、“沪蓉”高速交汇荆州,在建或筹建的“沪汉蓉”高速客运铁路、“荆岳”铁路、“准(葛尔)荆”铁路穿越荆州,宜昌三峡机场、武汉天河机场,距荆州较近,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出行快捷的交通网络。三有基础条件。近年来,荆州加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精心策划优势旅游项目,先后委托美国灯塔公司和华中师范大学编制完成《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委托英国mci公司和清华大学策划《重建纪南城暨海子湖休闲度假区项目规划》。全市现有景区(点)65个,其中4a级3个;共有星级酒店36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34家,晶威国际大酒店已通过国家五星级饭店初评;共有旅行社41家,其中国际社3家、国内社38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各类中高级管理人才150多人,持有导游资格证的300多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荆州有资源、有机遇、有优势、有基础。

3、正确应对荆州发展的严峻挑战。首先,面临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挑战。荆州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经济发展明显提速,进入快速发展期。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24亿元,比XX年增长74%。但是与现代大城市的发展要求,仍然相距甚远,主要表现为区域中心地位不突出,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城区龙头带动作用乏力。在2010年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位中,湖北省的武汉、宜昌、襄樊、荆州四个大城市,只有荆州游离于百强以外;在“一带两圈”战略中,荆州不在武汉城市圈内,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点是“一江两山”,荆州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块头不大、实力不强,在全省县市综合实力第一方阵中,荆州榜上无名。其二,面临产业协调发展的挑战。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30.1:33.8:36.1,对比上年第一、二产业分别增长0.4和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收入仅占13.8%,对比上年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滞后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滞后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平分秋色。其三,面临文化旅游发展的挑战。2010年,全市完成旅游收入31亿元,对比XX年仅增长10.71%;旅游收入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9%,对比XX年占比下降了2.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6.5%的平均水平;同属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同、洛阳、开封、扬州等城市,其旅游收入分别是:78.8亿元、224亿元、83.4亿元、176亿元,增幅分别是:24.6%、15.3%、15.5%、20.3%,占比分别是:13.9%、11.6%、12.1%、11.2%,都高于荆州的发展水平。荆州的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三多三少”,即:人文资源多,旅游品牌少;地下遗址多,地上景观少;零散景点多,形成规模少。表现为“三个不相称”,即:丰富的人文资源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与荆州厚重的历史文化不相称;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不相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与历史文化名城不相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任重道远。

4、深刻理解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旅游被誉为“朝阳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荆州面对现实,必须突破性地发展文化旅游业,通过文化旅游的兴旺,促进城市的竞争发展;荆州面向未来,必须发挥文化旅游优势,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促进城市的创新发展;荆州走向世界,必须彰显文化旅游特色,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促进城市的开放发展。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发挥“荆州市旅游管理委员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发展文化旅游的格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跨越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城市,实施“大决战”,吹响“集结号”。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暑假社会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暑假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农民自办文化,是指农民个体或群体依靠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源,而进行的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质利益需要为目的的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农民自办文化是反映当地的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及农民自身的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近年来,**区文化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配合“四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扶持和关心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农村三项活动,全区各乡镇农民自办文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全面了解我区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情况,近期,**区文化局组成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和农村,采取听汇报、看材料,现场考察等形式,开展农民自办文化调研活动。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乡村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必然越多,相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博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乡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征,是对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这是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乡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今日的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活之中所沿袭、所采用,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如,农民读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电影放映队(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越多、越普及,则越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4、增加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其结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对早恋现象的调查与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36 字

+ 加入清单

对早恋现象调查思考

XX年暑假,我妈妈有个同事的女儿割腕自杀,听说是因为女孩早恋、成绩下降、父母粗暴打骂所致。我不禁为这个与我同龄的女孩感到悲哀!早恋现象已经很普遍,我所在的班就有十多人与异性“亲密”接触,极个别甚至还有成人化特点,听说高中尤为严重。对于正处在青春懵懂期的搞中生来说,早恋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别现象了,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

早恋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初中生是如何看待早恋的?早恋到底又有哪些危害?学校、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早恋?……带着诸多疑问,我对高中生的早恋现象展开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XX年7月10号至XX年8月20号

二、调查对象:湖北省石首市地区部分高中生、老师、家长、医生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采访

四、调查过程:

大部分同学们认为与异性应该友好相处的占46%,亲密相处的占16%,保持距离的占31%,不予理睬占的7%。这个数据让我惊喜地看到,大部分同学对男女生之间的相处是理智的。我虽然不赞成男女生之间过于“授受不亲”,但是“亲密相处”是很危险的,容易陷入盲区、酿成苦果。

另外在调查中,同学们还对早恋发表了一下看法:

赞成早恋者:有的认为早恋是初中生正常的心理需要,没什么不好的,可能还会促进双方的学习兴趣;有的认为这时候的恋爱是初恋,是最美好最纯洁的,能增进性心理健康和日后处理婚恋问题的能力;还有的认为男女交往能在智力上取长补短,心情上愉悦,能互相激励前进。

不赞成早恋的:早开的花谢的也快,现在是读书时期,不应早恋!应该控制好自己,不然会给自身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中立者:不刻意追求早恋行为,但也不赞成强制将早恋者分开。不必要过分打击,也不能过于放纵。

五、早恋成因分析:

我在调查中发现,高中生早恋或具有早恋的倾向已越来越多。高中生早恋,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又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

1、满足情感需求2、好奇心驱使3、从众心理4、媒体影响5、青春期教育的缺失6、社会无业青年的引诱

六、早恋的危害:

有人说,早恋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是我认为,早恋对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认清早恋的危害,时刻敲响警钟,对于我们青少年防微杜渐,避免产生不当的恋情是很有帮助的。一般认为早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1、影响学习生活。2、影响心理健康。3、影响身体发育。4、影响人际交往。

七、中学生早恋现象的防范与对策:

1.注意观察,善于发现苗头

有早恋现象的学生一般都会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之处:上课心不在焉,经常走神;无缘无故迟到、旷课;就餐、就寝时间与其他同学不同步;总好象做错了什么,眼神游移不定;收到的信件增多;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等等。前面提到的女孩,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苗头并加以正确引导,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因此,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一旦发现有早恋的苗头,要予以高度重视,多找这些同学谈心,态度要亲切、诚恳,尊重学生的人格。谈话要有的放矢,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尤其不能大造声势、大张旗鼓,动辄通知家长。对于曾经失足的学生更要正确对待,要多给予关怀,寄以满腔热情,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温暖、同学的温暖。切不可另眼想看,甚至把“包袱”踢给家长。

2.加强正面教育

中学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应该借素质教育的春风,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青少年施加正面影响,定期召开班会、周会,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舆论导向宣传工具,使学生既认识到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又要充分认识到:早恋是一枚未成熟的果子,它得味道又苦又涩,只有等到成熟时才会又香又甜。

3.学校、家庭、社会共联手

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来看,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它规定着青少年发展的内容和方向;家庭、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则属于次要地位,但无疑也占据了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三者配合不当,就可能使各方面的教育相互抵消。因此,必须加强各方面的联系。

早恋发生后,宜疏不宜堵,应该加强青春期教育。首先要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性成熟,其次要引导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主旋律。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积累知识、增加社会经验的时期,丰富自己才是主旋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花园村精神文化生活暑期社会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花园精神文化生活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这次的东阳花园村暑期实践真的结束了,尽管我们有太多的不舍,也满怀无限的感伤。时光飞逝,回想此次实践,虽然称不上非常完美,但也算是中规中矩、平稳顺利。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任副队长,主要负责主持参与花园村精神文化生活问卷调查、协调晚会进程和节目安排以及参与其他所以集体活动等。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晚会没有如期进行,尽管还排练了几个晚上,甚至就连一个小小的联谊也没能如愿成行,以至于我们好一些队员没能一展自己的才华;说好的篮球、足球友谊赛也没能组织起来。虽然个人实力不强,但原本还是有抱着乐观的心态,想去参与下各项文体活动的,只是真的太遗憾,都没能如愿。作为文艺组组长,我有愧。

有关于花园村精神文化生活的问卷调查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每天,队员们早早起来,分小组顶着炎炎烈日,走街串巷,店面住宅。有一些村民还不会讲普通话,交流起来更是麻烦,只好用手势来表达,堪称辛苦。仅仅为了这一个课题,队员们就跑了整整两天,有个学妹在结束了一天的调查问卷后这样说道:“我的脚已经不属于我了,腿快要废掉了。”虽然有一丝夸张,但是可以想象,这份工作着实是辛苦的。我能看到这些一直娇生惯养的孩子们工作完后一回到驻地就躺在床上不想动弹,我也能看到大家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积极投入调查工作,我还能看到队员们做问卷做得口干舌燥却不曾闭口不语,始终保持热情。最终,我在实践结束前一天将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总结成了一篇关于花园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算是对大家辛勤努力的一丝回报。

此次实践,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一次学习之旅、欣赏之旅。在花园村看到的一切都让我觉得惊讶与感叹,觉得不可思议,我学习、欣赏、了解到了很多。让我对新农村有了一个具体的感受。村里的房舍是如此的整齐划一,合理规划;企业成片分布,增强集群效应;生态农业蕴含高科技、品种繁多、质量上乘;村里文化繁荣、村民幸福快乐;界面整洁、生态环境良好。花园村成为了中国十大民村之一,她能够与华西村、大寨村这样举世闻名的村庄相媲美,足以显示她独特的能力和魅力。那时那刻,我心里有种冲动:我是农民的儿子,但我不得不承认,农村发展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我期待着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为官一方土地,造福一方百姓,积极改善一些贫穷山村的落后面貌。

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花园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农村,下一步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花园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当丰富,能够大大调节村民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热情,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花园村每年都要举办村的运动会,还有“迎龙灯”活动;每天在村中的舞池里,有大量村民和外来务工者在此跳舞;吉祥湖畔,每个晴好的晚上都会有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供人欣赏。村里还有腰鼓队、秧歌队、文艺队、篮球队等等,经常性开展活动,丰富自身精神文化内涵。上述素有都极大的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

此外,对自身的锻炼价值、开阔眼界以及队员们之间的友谊方面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短短七天,却是令人永远回味和铭记的,实践队16人,个个都有自己的故事,组合起来写成书就是一部经典,拍成电影就是一部大片,演绎起来就是人生。人生的喜怒哀乐,抑或疯狂、抑或惆怅都在这短短七天内得到了展现。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公共文化设施现状调查研究问卷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98 字

+ 加入清单

公共文化设施现状调查研究问卷

朋友:

您好!

我们是xx大学南方学院的学生,为了全面了解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我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出建议,进行此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

本次调查不涉及个人隐私问题,请您放心作答!在每个问题所给出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打勾,或者在_____中填写。我们将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对您的问卷及填写内容保密,您的回答将为改善您身边的公共文化生活环境提供帮助。

衷心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祝愿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xx大学南方学院

《xx省公共文化设施现状调研》课题调研组

调查员:_________                       调查时间:XX年___月___日

一  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16—25岁      (b)□26—35岁     (c)□36—45岁

(d)□46—55岁      (e)□56—65岁     (f)□66岁及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以下      (b)□小学         (c)□初中

(d)□高中及中专    (e)□大专         (f)□本科

(g)□研究生        (h)□博士生及以上

4、您的职业      (a)□学生          (b)□农民         (c)□工人

(d)□公务员        (e)□个体户       (f)□企事业员工

(g)□企事业管理者  (h)□科教文卫人员

(i)□其他__________

5、您在本地生活的时间是:(单选)

(a)□1-2年         (b)□3-5年        (c)□6-XX年

(d)□10-20年       (e)□20年以上

6、您所在的城市或地区是:(单选)

(a)□广州市区       (b)□佛山         (c)□韶关

(d)□番禺           (e)□阳江         (f)□茂名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暑假农村文化调查社会实践心得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33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如其而至,这是我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比以往的暑假时间都要长。学院给我们布置了社会实践这个任务。我接受我院学生会的倡议,积极参加学校内外组织的的各种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名未来要迈入社会的学生,深入社会、实践锻炼是一门必经的功课。因为我相信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只有了解社会,你才能真正做到融入社会。

校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也不大相同,所以我们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学到许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这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不断变化,在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有了更多更艰巨的挑战,这也就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还要主动走进社会,积极在实践中学习其他的东西,不断增加自己的经验,全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甚至拥有不败之地。

一:实践要求

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小见大,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目的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帮助、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主动进行实践,丰富广大青年的暑期生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技文化优势为社会服务,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为家乡、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

三:实践的过程

暑假刚到之时,我回到家就马上去找工作去了,可是很少要招收暑期工的,找了几天都还没找到。这让我知道了找工作的艰难和社会竞争的激烈。

之后,我妈妈就跟她工作厂里的老板打了个交道,让我去她那帮忙干活。妈妈是在一家花边厂工作的,是和缝纫机打交道的。可是从小到大我都没碰过那玩意,叫我跟缝纫机一起配合工作想想都好可怕啊!原本我想推辞,可是我又有点想工作,又还要完成学院布置的社会实践,我就决定跟妈妈一起去她那工作去了。

对于一个从未碰过缝纫机的我来说,都那玩意一点也不了解。所以在去厂里干活之前,妈妈让我在家里的缝纫机上先学着做做。第一次坐在缝纫机前,什么都不会,说实话蛮紧张的,课还好是在家里。穿线不会穿,底线有不知道怎么锁,也不知道该放在哪个地方。所以妈妈就先给我弄好了,她一边弄一边叫我学着。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妈妈就给了块布给我,让我踩缝纫机在布上乱弄,结果一开始,我踩下缝纫机踏板,布在我手中划过的速度很快,还差点把我的手给伤到,此刻的我更紧张了,突然一下子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不敢再坐下来了。后来,我妈妈突然说叫我弟弟来叫我,我弟还真比我踩得好。

我心一想,不行,弟弟都会我怎么能不会呢!接着妈妈跟我说,脚尖往下踩是机子前进的信号,脚跟往下踩就是刹车。原来缝纫机还有刹车。听完后我就决定再试一试,坐下后我就慢慢地踩着踏板,布也没之前走的那么快了,我的心也就慢慢的放松了。通过这事的发展,我明白了重要的一点:有什么不会的,我们不能逃避,要勇敢的面对,相信没有什么是我们不会的,只要你敢尝试! 没过几天,我就跟妈妈去她厂里工作了,因为在家里学过的关系,到厂里之后我也没之前那么害怕了。过了一会,管理的那个阿姨分了些工作,然后教我怎么做,之后我按着她说得做。做了一会,她过来检查了,居然说我做的很好,还问我以前是不是做过。听到这话后,我很开心,后来我就越做越顺手了。

四:实践总结

1. 在我打工这段时间,我学会了做好多东西。比如枕套,抱枕,暖脚垫。虽然都是些很普通的东西,但我还是很高兴学会了这些东西的做法。而且对缝纫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我还明白了同事之间是相互竞争的,相互追赶的,也许这样才会有进步吧。也明白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交流很重要,老板和工人有事会在价格上发生冲突,要通过一系列的沟通从而达到一致。经过跟老板的几次交流,也让我知道,老板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他们所肩负的压力是巨大的。有时候我们真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2. 这些天我明白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道了这几年妈妈为了我们这几个孩子是这么幸苦的工作。每天起早贪黑,拼命的工作。从没想过给自己放个假,甚至身子不舒服的时候还要去上班。经过天跟妈妈一起工作,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尊重父母!他们对我们的批评我们不应该计较的。

五:实践中明白的道理

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充实了自我,增强了口头表述能力,与人交流。真正地走出课堂,使自己陶醉在喜悦之中。有时会很累,但更多的感觉是我在成长,我在有意义地成长,在这之后,我明显地发现自己变开朗了,虽然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改变一些东西,但如果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这才是动力之根本,动力之源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途径,提高国民素质的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没有经验,没有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有些东西以前没有尝试过,难免会出差错,如果我还这样的话,以后很有可能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现在的社会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拥有一些应辨能力等综合素质,只靠在学校汲取知识,远远不够,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自己的能力。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但是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适应社会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我也从实践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总之,这次的实践给了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影响也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141 字

+ 加入清单

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思考

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文化的最大目的在于以文“化”人,社会主义文化的最大目的在于以先进文化“化”人。如何发挥先进文化的教化功能?如何让文化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我县而言,文化工作能否担此重任?最近,我们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专题调研。 一、现状:忧大于喜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远瞩,站在文化强县的战略高度,于1997年提出了创建“文化先进县”的目标,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的意见》(桃发〔1997〕4号);XX年,县委、县政府提高创建标准,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的补充意见》(桃发〔〕10号),明确提出了县城“六有”、乡镇“五有”、村“三有”等具体目标,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切实做好文化“五纳入”工作,并将创建工作作为考核内容纳入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XX年,县委又提出了“一园一节三基地”的“一三一”工程(文艺园、桃花江美人窝风情文化节、竹文化基地、举重培训基地、民俗文化基地)。“文化先进县”及“一三一”工程为全县文化工作规划了发展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不断努力,目前,全县文化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规划蓝图部分实现。县城“六有”已具备“四有”,即文化馆、图书馆、剧院、电影院(尚无博物馆与民间职业剧团),乡镇“五有”在灰山港镇、松木塘镇基本实现。在“一三一”工程中,竹文化基地以桃花江竹海为基础,已基本建成;举重培训基地于去年通过验收合格(但该项验收是一年一次);文化节定于今年9月举行,目前正在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可望能顺利举办;文艺园建设处于前期准备阶段。二是文化活动开展较为频繁。XX年,文化部门围绕“县庆”等中心工作共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文艺招待演出、文化下乡等大中型文化活动8次,各乡镇组织开展活动100多次;XX年文化部门组织开展元旦广场文艺演出、九运会文艺招待会等大中型文化活动32次,各乡镇组织活动108次;XX年尽管受到“非典”等因素的影响,文化部门仍然组织了元宵文艺晚会、“红艺之光”金秋音乐晚会等文化活动13次,各乡镇组织开展活动91次。尤其是XX年10月初组织的“心连心”杯精英歌手挑战赛有120名歌手参加,参赛及观看人数之多为历史上罕见。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文艺事业走向繁荣。《桃花江报》(现更名为《桃花江通讯》)自开办以来广受各界好评,至今已出版69期;全县广大文艺爱好者从XX年至XX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2800多件;桃花江艺术团等5个较大的民办剧团及一些小型民间剧团,长期活跃在广大农村,每年演出在1000场以上,每年创收60万元,XX年文化局曾给予奖励4万多元;XX年,由文化馆组织参加湖南省第二届“三湘蒲公英奖”大奖赛,获金奖1个、铜奖 4个,居全市之首。四是文化市场整治初见成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全县文化市场近年快速发展,形成了网络文化、音像、印刷、歌舞、娱乐、文物等10大市场, 但经营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从XX年开始, 文化部门加大了“扫黄打非”力度, 对十大市场的500多家文化经营单位(户)进行了多次集中整治,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120多次,有效地净化和规范了文化市场。五是文化系统内部的产业化初露曙光。XX年下半年,投入近200万元的电影院服装超市开业,除安排10个职工就业外,电影公司每年可收取场租17万多元;投入上百万元的灰山港电影院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其建成不仅能提高灰山港镇的文化品位,还将成为全县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影剧院“南大门”以200万元整体出让,门面楼综合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县电影公司与影剧院联姻,开展电影放映合作,可实现资源共享与捆绑发展,将对解决两家内部困难、维护内部稳定发挥出积极作用。对上述成绩,上级有关部门给予了充分肯定,从XX年开始,我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从XX年开始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文化市场专项治理和“扫黄打非”先进集体,XX年列为全省县域文化建设基地县、“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 从总体上看,全县文化工作在近几年之内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要把县委、县政府规划的美好蓝图全部变成现实,要把桃江建成一个事业繁荣、产业发展的文化强县尚任重而道远。那么,到底是一些什么问题在阻碍着文化工作目标的实现呢? (一)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缺少必需的工作场地。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70至80年代,现在不是整体丧失就是破旧不堪,文化事业缺少必需的工作平台。从县城“四有”来看,为了生存,电影院被改建成服装超市,图书馆也偏居一隅,目前能开展室内文化活动的只剩影剧院一家。对场地需求最迫切的是文化馆和文管所。文化馆馆舍建于1972年,为五层砖混结构,共计1250平方米,30多年来未进行过大的维修,近年来因桃花路改造后增高,馆舍第一楼360平方米场地低于临街路面1.5米,成了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失去实用价值;1995年开始,县城几次被淹,馆舍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部分承重梁柱出现裂缝,1997年被鉴定为危房;XX年,为了通过国家二级馆验收,文化馆只得谎称正在更换房产证,馆舍面积不达标亦由房产局开个假证明蒙混过关;现在第六层圈梁及天花板出现裂缝,一到下雨,五楼排练室就水滴不止,加上桃花路车水马龙,噪声太大,文化馆内已找不出一个适宜的培训辅导场所。全县有馆藏文物3000余件,其中93件是国家级珍贵文物(国家一、二、三级),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居益阳市之首,从全省来看也是文物大县,却没有展列文物的必要场所。沅江、南县有博物馆,资阳、赫山有博物馆,安化正在建,桃江没有,反映我县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深厚底蕴的文物只能躺在柜子里睡大觉,不能发挥任何作用。从乡镇来看,目前,全县有10个乡镇无文化工作办公地点,23个乡镇无文化活动中心,80年代建起的13个乡镇影剧院(场)只剩2个,6个万册图书馆及几个千册图书馆只剩7个,共计图书18400册,且全部尘封。全县770多个村只有59个村级文化室,乡镇文化工作的档案、资料早已荡然无存。可以说,乡镇文化工作阵地几乎整体丢失。 (二)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文化工作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特别高,文学、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各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其他部

门无一技之长者可以干工作,在文化部门则万万不行。文化局及其二级机构共有207人在职,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66人,高中以下的114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38人。如文化馆23人中,有一技之长者约9人,9人中能独当一面完成上级任务的只有4人,这4人中有3个接近内退年龄,另1个今年将办退休手续。文化馆作为全县群文工作的组织者,即将出现无懂行者的局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忧虑。在59名乡镇文化专干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只有31人,余下者对文化工作深感陌生,出现了文化专干无文化专长的不正常现象。59人中,有中专以上学历的32人;目前在文化岗位的仅15人,其余44人有9人抽调担任乡镇临时工作,35人下海或干其他事去了,致使9个乡镇文化专干出现空缺,文化工作职能已不复存在。 (三)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资金投入是开展文化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县财政收入的增长,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工作的投入(见下表),对照国办发〔〕7号文件规定的“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我县还是做得很不错的。XX年、XX年、XX年全县财政的增长速度分别是1.7%、9.9%、10.5%,但对文化工作的投入增长分别达到了15.7%、18.8%、14.6%。可见,文化投入不仅呈两位数增长,而且增速远远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文化事业对资金的刚性需求是十分巨大的,文艺园、博物馆或其他任何一项稍大一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可用完文化系统几年的财政拨款,不断增长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这种客观需求,因而出现了资金投入的相对不足,致使文化局的部分二级机构要靠争取资金或“乞讨”才能开展工作。XX年文管所从文化馆迁入原民政局三楼,因改造维修场地、添置报警防盗等配套设施,左借右赊,负债10万元,XX年该所在省财政争取到3万元维修资金,XX年又争得部分资金,加上县财政的增拨款,才勉强还清欠账,但要开展其他工作就困难重重了。近年来,全县开展的文化活动较多,而每次活动的必需经费都要上万或数万元,事实上文化馆对开展群文活动力不从心,经常要去有关单位拉赞助,拉不到赞助就只能自己先背着,致使XX年负债11万元,XX年情况稍好仍负债8万多元,XX年是否能还清债务尚不得而知。乡镇文化站情况比局直二级机构更糟。XX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站合并,并实行整体分流,1995年以前参加工作的文化专干定为全额拨款编制,1995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定为差额拨款编制。在现有的59名文化专干中,有28人为差额拨款,财政每年只发给3780元基本工资,所以生存成了部分文化专干的第一要务。某乡文化辅导员1999年拿了7个月工资,XX年拿了9个月工资,XX年拿了基本工资的80%,XX年、XX年只拿了“裸体工资”。生存都没有保障,谁还有精力去干事业?现在乡级财政十分困难,XX年仅有灰山港、牛潭河、马迹塘、修山等小部分乡镇投入了合计不超过10万元的文化事业资金,支持了一些公益活动的开展,大部分乡镇年初未将文化事业纳入整体规划,更无经费预算,因而大部分乡镇的文化工作萎靡不振或基本瘫痪就势所必然了。 (四)文化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由于山水阻隔及民族习俗、语言、审美等各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区域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是县域文化中的宝贵资产,一旦遭破坏或灭绝,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文化资源就我县而言,主要是两大类。第一类是民间文化。县境的民间艺术形式,分属文学、美术、戏曲、音乐、舞蹈等不同范畴,最保守的估计不下30种,极其重要的有故事、谚语、歌谣、功德画、竹雕、剪纸、地花鼓、三棒鼓、狮舞、道舞、猫舞、秧歌、腰鼓舞、蚌舞、灯舞、弹词、高腔山歌等,其中马迹塘故事与大栗港山歌(胡呐喊)是我县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故事还是全省唯一的高台艺术形式。但令人焦虑不安的是,这些民间艺术濒临失传,究其原因,一是民间技艺的传承属父子相传,师徒相授,艺人们没有普及技艺的愿望,许多技艺是代代单传,口传身授,无文字记录,很不可靠;二是由于商业文化的冲击,年轻人认为民间技艺不赚钱,不愿学习,加上许多民间艺人不是已经作古就是年事已高,民间艺人队伍严重萎缩,民间技艺传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三是已有的民间文艺资料已毁于一旦,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部门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整理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民间文艺档案资料,却不幸于1995年彻底毁于洪灾,因此拯救和保护民间艺术已刻不容缓。第二类是文物及文物保护单位。县境历史非常悠久,从新石器时代起,桃江就有先民居住,3000多件文物真实地再现了桃江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全县珍贵文物中,东汉的漆木器及古籍、丝织品等一部分珍贵文物对保管条件要求苛刻,稍有不慎便会遭氧化或变质损毁,但因保管条件太差,连最基本的恒温干湿设备都没有,无法达到行业要求,文管所整天在担心着这些文物的生死存亡。全县有浮邱寺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熊亨瀚墓),这些场所的维修保护每年需要资金约8万元,XX年县财政下拨的文物保护费是0.55万元,XX年是1.5万元,XX年是2.5万元,与需求相差太大,因而文物保护单位的维持工作形势严峻。 二、思考:如何突破五大瓶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从某种角度看,解放生产力就是解决“人”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来看,推动县域文化发展,重点在于突破观念、人才、投入、产业化及管理五大瓶颈。 (一)观念瓶颈。文化是什么?它是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精神、民族艺术、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总和,其核心作用是教化,其最大目的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因而我们的文化必须是先进文化,必然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化逐步渗入经济领域,形成了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文化产业。因而文化既有事业属性,又有产业属性;县域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又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催化剂。文化可以改变社会的精神面貌,可以提高民族素质,同时先进文化还可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许多同志考察过沿海发达地区,总认为他们文化工作搞得好是经济基础好、财力雄厚使然,但他们为什么要把钱投在文化工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文化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556 字

+ 加入清单

安徽,简称皖,位于东经114°53′~119°30′、北纬29°22′~34°40′,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950.1万人,地处华东腹地,属于中部省份。 安徽建省,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分置江苏、安徽两省而成;至于省名的得来,乃是取所辖府州中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成。安庆和徽州,在当时分别是省域内江北和江南的两大首府,一为桐城文派发祥地,一为“贾而好儒”的徽商故里,人文蔚盛,科举取士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康熙建省,采取的是跨江(淮)而治的办法,既反映出在政治上防范因划江(淮)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据弊端的雄才大略,也含有经济上调剂南北、贫富相济的意图。但这样一来,势必在文化上形成省内不同地区间较大的差异性和较为复杂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则十分厚重,而又丰韵灵秀。

一、安徽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安徽省域,正处在横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北纬30°线上下,分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两个气候带,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气候宜人。省域内地貌多样,多山多水,山河壮丽,物产丰饶。 “皖”字的本义,有如白玉般完美无瑕的意思;“徽”字的本义,

也是美好善良,同时还含有团结的意蕴。无论皖文化、徽文化,还是下面要讲到的各种亚文化,都是发生发展在今天安徽省域这片土地上的,都属于安徽文化的大范畴。

山是文化的承载体,除上述两大山脉外,位于池州的佛教名山九华山,以及休宁道教名山齐云山、潜山古南岳天柱山、宣城敬亭山、和县与马鞍山隔江相望的东西梁山(天门山)、滁州琅琊山、含山褒禅山、蚌埠涂山、宿松小孤山、岳西司空山、枞阳浮山、巢湖姥山、淮南八公山、淮北相山安徽地域文化调查报告,这些大大小小的名山胜迹,都留下无数文人雅士的亭台楼榭、诗词题咏,真可谓“一山一世界”,为安徽保留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水相依,安徽省域内水资源丰富,在中国东部五大水系中,安徽就占有三条:淮河、长江、新安江,其中淮河中游段横贯安徽北部,流经省境430公里;长江下游段横贯安徽中南部,流经省境416公里,号称“八百里皖江”;新安江与长江以黄山为分水岭,发源于休宁县六股尖,流经省境242.3公里。此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位于安徽中部合肥市,是安徽最大的内湖,水域面积750多平方公里,流域内水系发达,号称“三百六十汊”;南北人工水路通道大运河及其支脉隋唐通济渠在我省宿州、淮北也都有遗存。

在安徽,由于淮河、长江两条大河自西向东横贯省境,把全省自然区分为淮北、江淮之间、江南三大地理板块。淮北平原地势坦荡,为黄淮海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间则西高东低,由皖西大别山

脉逶迤而下、丘陵、台地和镶嵌其间的河谷平原错落有致,其中巢湖周边和沿江地区河网密布,土地肥沃,为天然粮仓,属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以南则是山峦起伏、风光绮丽的皖南山区。这三大块地域,在各自的地形地貌、民风民俗、经济水平、发展状况和居民观念形态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通常所说的“一方水土一方人”,并因此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化并形成涡淮文化、皖江文化、新安文化(或曰徽州文化)三大文化圈,也可以称之为三大文化板块。它们都是安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安徽文化总体下的亚文化形态。

二、安徽地域文化的特点

在安徽,由于涡淮文化、皖江文化、新安文化(或曰徽州文化)三大文化圈(也可以称之为三大亚文化板块)的客观存在,对安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以下鲜明的地域文特点:

第一,三大亚文化板块之间差异和趋同共存。

三个亚文化区域在饮食、民居、民风民俗、方言、地方戏曲和信仰方面,都很不相同。就饮食而言,擅长烧炖,讲究火功,并习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的徽州菜肴,就不同于重视以河鲜、家禽为食料,讲究刀工,注意形色,擅长红烧、清蒸和烟熏技艺的沿江菜肴,也与长于烧、炸、熘等技法,具有质朴、酥脆、咸鲜、爽口特色的沿淮风味不一样。

在学术文化领域,涡淮文化中,主导的是道家思想;徽州文化、皖江文化中,主导的则是儒家文化。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也有所不同,如徽州的皖派朴学,在皖江不仅没有蔚为风气,还曾受到激烈抨击。

第二,在发展中呈现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的迁移。

安徽的文化重心首先出现在涡淮流域。春秋时代,在涡淮流域就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学术文化,产生了管子的学术思想,开创了先秦诸子学时代。随后产生了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道家思想在淮河流域经过西汉的《淮南子》,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基础。由于长期战乱和灾荒,涡淮流域逐渐不再成为安徽文化的重心。五代、宋初,在老子故里出现的道教学者陈抟和在守颍州时为振兴淮上文化做出很大努力的欧阳修,也未能使涡淮文化重新繁荣。

第三,“通变”成为安徽文化长期延续的重要内在因素。

“通变”精神首先表现于涡淮文化。涡淮流域诞生的道家学说,从老子经文子、庄子到西汉的刘安,不同时期的每个代表人物都既有继承,又有“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发展。

第四,讲经世致用、求“天下和洽”的学术取向。

安徽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讲求经世致用、向往“天下和洽”。

讲求经世致用、救时之弊,把“治国平天下”作为治学的目标,是中国学术文化的重要传统,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之重要表现。安徽地区在历史上灾害频仍,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人民常常陷于艰难竭蹶之中。对此,历代有责任感的士人往往把修齐治平作为人生目标,关注社会现实,心怀治国理想,企望建立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从而使经世致用的治学原则在历代士人中世代延续,成为文化传统中的主旋律。

安徽学者很重视医、农、天文、历算之学,还对水利、漕政、盐政十分关注,对边疆史地的研究十分重视,充分表现出“务当世之务”的学术取向。正如包世臣所说,他们都把“读先圣之书,通今时之制,究生民之利病,验风土之淳硗”,看作是“吾儒分内事”,并认为研究这些知识,只是为了“有益于世”,而不是为了“干禄”。 三、结语

今天,我们全省上下正在抢抓机遇,奋力崛起,建设三个强省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省的地域文化特点,知古而鉴今,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3449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前言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引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今的大学校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找出利弊,可以更好的对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建设。

调查分析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校的壮大的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质量的提高,会影响到一个学校多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学校内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校园内各项活动的开展,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建设。所以,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的设定。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织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型号司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基本形式,即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图书资料、人文景观、校园绿化、环境卫生等。这些都是在一定计划和要求下创造的“硬件”文化成果,回对校园文化主体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可激发和熏陶师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知名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丰富,其中以社团文化活动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保障和体现。制度文化建设使学校环境能够对学校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面教育,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秩序,从而有条件、控制其他对高校育人工作的不利因素。成为改善和整合校园整体文化对学生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因素。

调查实证材料

一、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文化氛围不能凭空产生,它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或载体来营造和传播。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所以应该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物质载体和文化活动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氛围。

我们主要对当前学校内硬件设施,绿化,卫生情况及图书资料进行了调查,由调查可知,我校在逐步完善和建设时期,有许多方面存在着资源和设施的短缺,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料置备方面,学校还需要加快配备的速度,以尽快满足广大师生对所需书籍的需求。

但从总体上看,广大学生对学校的物质建设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对校园内基本物质建设还是满意的。依托物质建设为基础条件,学校在其他文化活动方面才可以更好的展开,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以社团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调查时,我们主要抓住校园内学生与社团的联系,学生对社团的看法等进行调查,以通过分析我校社团建设情况,发现和分析我校在精神文化建设的不足和缺陷。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对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有着重要作用,是学生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认识能力的互动,最终将推动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丰富和提高。

由第五题调查结果可知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的比重还是很大的,这就反映出社团活动在我校的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社团活动的好与坏,成与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而对我校总体发展产生作用。由问卷第六题可反映出学生们对社团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和希望,即社团的建设要以专业知识,文化活动,体育等方面的活动多产生联系和互动,这样更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着以为学生服务为目的的宗旨,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使学生受益。

大学生主动选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除了有着一种积极的热情和踊跃参加的激情外,还有着积极向上的目标,即培养自己的能力,丰富课余,追求知识的主动上进的想法。作为社团的组织者领导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恰当的利用和合理的发挥学生们的特点。不仅对会对整个社团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优势,同时也是使学生们的能力得以展现和进一步得到锻炼。从而对我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产生推动作用。

在社团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组织活动的单调和缺乏吸引力(见第七题)。导致在社团招募新社员和组织活动时,学生的配合不够积极,主动,学校在这方面也应该给于社团相应的重视,在社团的内容的丰富性上下工夫,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三、制度文化建设

一个学校要正常运行,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且各项制度要赏罚分明,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必要形式的奖励,而对于无视规章制度有意违反校规者,要给予必要的处罚。在规章制度面前赏罚分明,久而久之,使我校学生自觉规范言行养成良好的校风校纪。在这方面,我校学生对学校管理普遍认为过于严格。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分析,至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进步。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一般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校园文化对学生而言,一定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真正受益。没有了学生的认同和参与,任何校园文化都是残缺的或者说是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学生应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其二、要使校园文化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真正使学生受益,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最好应该是学生自己。校园文化的开展更多的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所以,它不能有太多的说教与约束,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学生自己为自己尽情得创意、尽心得组织和尽力得参与。学生是针对自己的校园文化的组织者主体。所以,今后必须切实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不断受益中,依靠自己真正促使校园文化不断地多样化、丰富化和有效化。

二、校园文化在形式上要有所创新

我校是一所刚刚新建的高等院校,存在着许多未成型的观念和体制,随着我校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们在实践中会摸索到新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的创新。即通过规划设计、创建、修整或扩充内涵,以增加或增强校园设施、设备等设施及功能,把校园建设成为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创新。即培育、提升和塑造优良的校园群体意识和文化概念,这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核心和灵魂。通过精神文化的创新,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是校园制度文化的创新。即变革学校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以及具体的方针政策等,这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核心。通过制度文化创新,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机制和氛围。

总结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一句话就是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在这里我们的一切教学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师生参与的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人才为中心。就此而言,可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引导大学生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主体要素的创造者、客体要素的优化者、行为要素的实践者、制度要素的遵循者和精神要素的体现者。同时,高校在构建大学生校园文化系统时要尊重学生的根本利益,树立学生群众观,了解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维护学生,要善于培植强势的优秀人才和特长人才群体,要善于培植有潜质和个性突出的人才群体,把学生当成人才资源和市场资源来开发和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校,全文共 272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一、调查工作概述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2019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县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县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县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二、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县基金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一、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二、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

三、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

*县基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

四、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风格。

三、调查收获与思考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

三、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四、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五、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托了全体师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体现凝聚力、激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29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我市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张景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和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步伐。我于2005年8月在文化局领导的陪同下,对我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文化局领导的情况汇报,深入文化基层单位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文化建设由宣传部指导,文化局主抓,文化局及各乡镇所属文化站21个,图书馆2个,文化馆1个,书店1个,电影院2个,文化室16个,从业人员230人;现有音像、书刊、娱乐、电子游戏、网吧等文化经营业户300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

随着开原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文化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在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文化繁荣"建设目标,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基层文化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态势。

1、以争创先进为动力,推动文化建设

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积极争取省、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且主动协调乡镇党委、政府,卓有成效地开展省级乡镇"文化中心"、"文化先进村"创建工作,到目前,已建成省级"文化中心"2个,省级文化先进乡镇3个,省级文化先进村5个。此项工作成绩显著,排在铁岭市前列。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实践中,全市掀起了城乡共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热潮。通过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基层的文化设施、设备明显改善;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农村文化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2、全市文化活动走向市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工作逐渐向社会化、市场化迈进。我市举办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动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部实现商务动作,为我市文化活动提供了资金保证。全市民营文艺演出团体及音像、书刊、娱乐场所、电子游戏、网吧等个体文化经营户有了新的发展。各乡镇通过互相沟通,加大了改革力度,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把乡镇文化事业推向文化产业运作的新路子,并已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庆云镇文化中心通过产业化经营,年创收2.5万元,不仅解决了文化活动资金问题,减轻了乡镇政府的经费负担,而且促进了全镇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为解决全市农村文化站活动经费不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3、以精品创作为重点,大力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

今年,我市已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0多次,而且多次组织人员参加中央、省、市举办的大奖赛,分别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辽宁省及辽宁电视台举办的比赛中,获金奖9人次、银奖10人次、铜奖2人次,文化局获优秀组织奖。文化局创研室两部二人转作品获铁岭市参赛奖。随着《马大帅》一、二部的热播,今年赵本山又在开原拍摄了《乡村爱情》电视剧及正在筹折《马大帅》第三部,这必将进一步增加开原的文化艺术品位,推动开原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更提高了开原的知名度。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中看到我市文化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基层文化建设仍有不到位之处。一是发展不平衡,市区内与广大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差距在拉大,农村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差距也在拉大。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5个省级文化先进村都集中在西部,东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呈逐年下滑趋势。二是资金匮乏,农村文化场所被挤占、卖掉的现象十分普遍,文化站站长几乎全是兼职,农村文化阵地破坏严重,市内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培养人才工作也因资金、场地限制难以开展,目前开原的文艺人才已出现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局面,这与铁岭建设文化名城,开原建设小都市的要求很难适应。

2、基础设施仍有不健全之处。全国文化先进县对硬件设施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备五个以上大型封闭文化娱乐场所,而我市却没有相应配套设施。此外,还有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已不能使用。文化设备短缺,陈旧落后,文化馆、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有些乡、村图书室,至今还在书架上摆放着相当数量的80年代的中小学辅导教材及不符合当前形势的政治性图书和没有利用价值的图书,以充当图书册数。

3、文化市场监管仍有不到位之处。从目前调查的情况和群众反映的情况来看,对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是网吧吸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营业两个问题虽然经过多次集中专项整治,但仍然存在并且比较突出。在每天中午休息,晚上放学的高峰期内,全市70家网吧几乎个个爆满,每天上网的中小学生不少于1000人次。"未成年人养活网吧"已经成为业内心照不宣、家长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市内销售的音像制品、书籍盗版严重,有的产品盗版率高达50%以上。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三是歌厅、茶社噪音扰民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市内投入资金装备了隔音板的歌厅、茶社不多,大部分都存在噪音超标问题,受到噪音影响的群众意见很大。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个别乡镇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由于经济欠发达,市乡两级财政对文化投入的资金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未能达到国家关于"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必要的文化活动经费及人员开支难以保证。困扰、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3、陈规陋习改变难。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穷不思变,富不思文",思想守旧落后,对文化和科技不求学、不求用,仍然是走东家串西家,个别地方仍存在搞封建迷信或以打麻将为主要的娱乐形式。这种陈规陋习一时还难以转变,这给基层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三、对加强我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市党委、政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的文化建设,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对文化事业的认识。党委、政府要站在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继续提高对我市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加大领导力度,把我市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我市文化建设不断上质量、上水平。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和个人兴建、管理、经营文化设施。国家与集体、个人相结合、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格局、实行目标与实效相结合,不断提升我市文化建设水平。

2、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在财政支出中确定对文化投入的具体比例,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建立以奖代拨的投资机制。鼓励创建文化先进县、先进乡镇、先进村、先进社区及建设乡镇文化中心、标准文化广场,保证有影响的重大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保证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单位的日常工作经费,保证专职文化工作干部开支,保证文化干部培训经费,加快我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

3、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强对网吧监管,争取上级文化部门支持,尽快落实终端统一控制接线时间,安装过滤软件等技术性措施,解决超时营业和黄色网页问题。加大巡查、抽检、处罚力度,严肃查处吸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违规经营行为。积极与工商、公安、电信、消防等部门沟通,加大联合整治力度,推进综合执法。

4、大力发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部署,组织开展好各类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深入研究活动方式,不断创新,大力推行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等。继续打好"赵本山艺术"品牌,依托艺术团等团体,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文艺人才,活跃城乡文化市场,创作文艺精品,创出有开原特色的文艺品牌。

开原市政协

2005年9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进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基本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而又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全县文化立县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村级经济、整治村容村貌等同步建设,整体推进,这是我们当前必须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保护价的上调,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广播电视为主,以报刊杂志、网络传播、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为补充,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纳入“”规划,国家加大了公共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改善。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面积427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室45个、文化公园8个、文化广场8个、“农家书屋”45个。资源共享工程得到延伸,农民党员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相得益彰,实现共享。

(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热潮不断,农村露天文艺演出,观看群众常常达到上千人。一年一度的“登山节”和元宵节焰火晚会已经成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以“金色田野”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乡镇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各类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秧歌比赛、书画展等赛事活动极大丰富和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剪纸、根雕、手工编织、二人转、彩绘等民俗特色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积淀了县域农村文化底蕴。

(四)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18周岁—35周岁的农村青年初中文化程度者约占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约占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吸取了城市的先进文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五)农民文化生活消费逐年增长。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和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我县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依然薄弱。资金困难是制约我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还仅限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他村屯大多由于无力投入而导致建设步伐缓慢,多数文化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全县82个行政村仅有十几个村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配套设施齐全,藏书量仅为25000册,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文化生活和科教兴农的需求。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暑假农村文化调查社会实践心得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繁长的暑假又开始了,为了不使两个月的暑期白白消逝在玩游戏与看电视中,也为了增长自己的社会阅历和锻炼自己的品质,在20xx年7月1日到20xx年8月1日短短一个月期间,我去做暑期工。

我的工作是去一家饭店做服务生,由于店面不大,算上老板整个饭店就三个人,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毗邻万达广场和明珠大厦等繁华区,还有广阳区法院,检察院等企事业单位,所以人流量较大,饭店生意也不错,我的主要工作是点菜与上菜,可别小看了这点菜与上菜的过程,以前我就以为点菜就是把客人要吃的菜写上,上菜就是把菜端上去而已,实际工作起来远远没有这么简单,点菜的时候有些客人磨磨蹭蹭半天也拿不定主意,这种情况下我就得说出几个特色的菜来帮他们拿定主意,一般老年人喜欢吃一点家常小菜,中年人喜欢吃一些特色风味,年轻人喜欢肉类多一点,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向他们推销不同的菜肴,一般当菜品说到他们的心坎上,他们会很乐意吃这道菜!点菜还要注意写清桌号,以免上错菜,有些客人的特殊要求也要写清楚,比如说高血压要吃清淡些,有些四川汉子要多加辣椒,有些人不吃香菜啊等等。上菜也就是端盘子,端盘子也有端盘子的讲究,大号盘子双手端,要持于胸部以上部位,要让人感觉到你在端盘子,而不是提盘子,小号盘子单手端,食指托起盘底,大姆指扣住盘边,千万注意不能把手指伸进菜肴里,上菜以后,还要报上菜名,这要平时多背菜谱,熟悉菜谱里各道菜的主要构成,上菜的时候才能上对桌,报对菜!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这一个月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1,我更加深入了解了社会与民生。民以食为天,饭桌上有社会各层的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也不同,我所接待的客人中可以简单分为这么几类,一是退休老干部,他们最多谈论的还是自己在位时的辉煌,二是法院等的公务员,他们主要关心的是自己儿女的教育以及家庭问题,三是一群中青年自主创业者,他们在事业上已小有成就,他们主要关心与讨论的是国家的富强与稳定,以及我国与外国的各种关系,比如黄岩岛,钓鱼岛等问题是他们谈论的重点。四是在修建万达的民工,他们讨价还价,珍惜自己的血汗钱,在饭桌上总忘不了家里的七七八八,给人感觉勤劳朴实。2,从我自身出发,让我更加充实,让我成长很多。一是待人要真诚。刚开始工作,接触到很多陌生的面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客人的关心,也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二是要主动出击。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是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我赢得更多的机会。三是我还意识到自己很多缺点和不足,例如社会经验缺乏,学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这些将成为我今后大学生活的努力方向,我要力争尽快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以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短暂的打工生活,一晃而过,当我踏上回家的路时,我可以坦然的回首来时路,告诉自己,工资不高,但我不虚此行,收获满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学生寒假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页2]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432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寒假关于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凤台县坚持文化与经济比翼起飞,诠释出县城发展的新内涵。凤台是全国花鼓灯艺术之乡,花鼓灯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花鼓灯艺术研究基地与“安徽省陈氏花鼓灯流派生态村”也已落户凤台。粗犷而细腻凤台花鼓灯的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不仅跳红大江南北,而且多次出国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由花鼓灯衍生出来的全国稀有剧种一一推剧,同样深受沿淮人民的喜爱。凤台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安徽花鼓灯会暨首届淮河花鼓灯文化节,凤台花鼓灯专场作为安徽省“庆元旦文艺专场演出”在省城隆重推出,首开安徽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整场调演一个县节目之先河。

景区:茅仙洞风景区、焦岗湖景区、焦岗湖、地质公园等

茅仙洞 风景区位于凤台城南3公里处,三面环水,淮河绕境而过,素以“淮上胜境”著称。山中林壑优美,佳树葱茏,山下淮水如练,牵来绕去,山石倒长,南仰北倾,斜指南天。自古为佛道两教传习胜地,更是游览佳境。其景点有茅仙古洞、古寿唐观、淮河第一硖、古香山寺、灵龟听禅、淝水之战古战场等诸多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焦岗湖  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淮南市西南部,北距毛集镇1公里,102省道沿境而过,交通便利。焦岗湖以“水”闻名,东与风景秀丽的八公山,南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构成独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该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有芦苇荡(鸟的天堂)、荷花淀、仙侣湖、渔业观光园、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观,又有湖畔垂钓、芦荡探幽、荡舟采菱、湖中戏鸟、渔家寻乐、浪遏飞舟等休闲项目,兼有焦湖红心鸭蛋、醇香酒糟鱼、活鱼干吃、水晶贡圆、五香狗肉等特色产品,还有“仙侣下凡”、“黑龙遭难”、“神猴探宝”、“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八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xx年7月,毛集实验区获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xx年2月,焦岗湖旅游区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是地球之上的生命圣地。1978年,淮南八公山脉发现古生代寒武系的须宛类、环节类、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测定其生命形态在8.4亿年以前,国外权威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将他们命名为“淮南虫”化石。xx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牙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石现最早的古猿化石。八公山已于xx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淝水之战  这里是古代战争中理想的屯兵之地。五代南唐时,南唐兵马据寿州,被后周军队围困,南唐元帅李景达驰兵救援,据此一隅,并在四周的山头上设置十八连珠寨,与后周军队作战。《宋史·张永德传》载:“世宗亲征寿州,领军前至,紫金山唐人列十八寨,战备严整。”而周世宗则在石山口筑寿唐关,前拒唐兵,后与下蔡呼应。所以便留下了军事要塞寿唐关。寿唐关在东、西楼山两山口之间,是凤台通往寿春的交通要道。西距双峰山一公里,西边是烟顶山峰,古时有烽火台,寿唐关全是青砖砌成,关口拱形,可行车马。两侧据岗峦之山势,“南绾寿州,北控下蔡”,东边层峦叠嶂,紧衔古南唐,关前为险坡陡道,两侧青山对峙,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过关而下,可见“女儿泉”。寿唐关又称“梳妆台”,是为纪念宋代女英雄刘金定而建造,当年刘金定南唐救驾,首先攻占了寿唐关,在此安营扎寨。南唐兵将寿唐关团团围住,而刘金定毫无惧色,依然在关上梳妆打扮,然后再催动战马,手舞金刀杀入敌阵,杀得南唐军四散而逃。后来,人们为了歌颂这位女英雄,于是寿唐关也称“梳妆台”和“过驾楼”。

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法律文化问题社会调查报告_社会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044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法律文化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当代人民法律文化、观念、意识与法律文化冲突等方面的情况,特此进行此次调查。调查由本人承担,调查时间是20xx年2月,调查方式为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50人。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将本调查报告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由于本调查问卷涉及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论性和知识性,所以调查样本基本集中在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大学本科或专科教育的人群,他们更能理解问卷的内容,更方便调查,而且涉及一定理论和知识的问题,如果有相当理论和知识功底的人群都对问题的回答尚且不乐观,则更可推知其他人群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很可能更加不乐观。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只保留小数点前的数字,小数点后数字依四舍五入计算。

1.样品自然状况。在本次调查中,男性占29人,占总数比例的58%;女性21人,占总数比例的42%。其中18周岁以下年龄的有1人,占总数比例的2%;18周岁—25周岁的有45人,占总数比例的90%;25周岁—40周岁的有2人,占总数比例的4%;40周岁以上—60周岁的有2人,占总数比例的4%。

2.样本社会情况。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的人;具有高中学历(包括在读)的有3人,占总数比例的6%;具有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包括在读)的有45人,占总数比例的90%;具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在读)的有2人,占总数比例的4%。其中,职业或专业属于或更接近理科、工科的有23人,占总数比例的46%;职业或专业属于或更接近文科、艺术的有25人,占总数比例的50%;无职业或专业的有2人,占总数比例的4%。其中,中共党员有11人,占总数比例的22%,非中共党员39人、占总数比例的78%。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本次受到调查的人群基本都接受过较高水平的教育,适合回答涉及理论和知识更多的社会调查问卷。如果这类人群对某些问题给出的回答尚且不乐观,则其他人群对该问卷的回答很可能得出在价值上更为不容乐观的结果。

二、专门调查部分

1.社会主义制度与思想上的群众基础

(1)总体部分调查,社会主义制度在人民观念上思想上缺乏基础。

当代中国人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缺乏基本的了解,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在这样的情况下,连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是什么都不知道,很难认为人民都拥护或者热爱社会主义,或者即使说拥护、热爱等也是无意义或盲目的。在受调查的人群中,只有16个、占总数比例32%的人认为自己能说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有8个、占总数比例16%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而有26个、占总数比例52%的人说不准什么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则总共有68%的人对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缺乏概念。

而就是否信仰共产主义这一点来看,形势则更为不容乐观。在受调查的人中,只有14个、占总数比例28%的人认为自己信仰共产主义,有19个、占总数比例38%的人不信仰共产主义,有7个、占总数比例14%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否信仰共产主义,有19个、占总数比例38%的人不信仰共产主义,有7个、占总数比例14%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否信仰共产主义,有10个、占总数比例20%的人没想过这个问题,则共有72%的人对共产主义的态度为不信仰、缺乏兴趣或不关心。

在对宗教或神仙之类的态度上,只有6个、占总数比例12%的人信仰,有15个、占总数比例30%的人不信仰,但是有24个、占总数比例48%的人选择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或“灵就信,不灵就信”,另有5个、占总数比例10%的人是其他态度。由此可见,至少在信念上,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受敬畏鬼神或实用主义态度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是否想加入中共的态度上,有25个、占总数比例50%的人想加入中共,有11个、占总数比例22%的人不想加入中共,另有14人、占总数比例28%的人不知道或没想过这个问题。从这组数字看,形势还算可以,但是从前几组信仰问题的调查数字看,很可能想加入中共的人中有不少是报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参加的。

从以上几组调查结果看,在思想、观念、价值、文化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严重缺乏民众基础,统治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不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而很可能仍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可以得知,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律文化都是缺乏民众基础的。

(2)中共党员部分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11名中共党员中,有7个、占受调查党员总数比例64%的人认为自己信仰共产主义,有1个、占受调查党员总数比例9%的人认为自己不信仰共产主义,另有3个、占受调查党员总数比例27%的人不知道或没想过这个问题。则有36%的受调查党员是不能被称为党员的。

在认为自己信仰共产主义的7名中共党员中,有3人在对宗教或神仙之类的态度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或“灵就信,不灵就不信”,则这3个人也不能认为是合格的党员。则暂时来看,就已经得知11名受调查党员中有7人不能认为是中共党员,只有4人合格。如此计算,则在受调查的中共党员中,“真正”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只占全部接受调查党员比例的36%。

由此更可以得出中国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法治还是社会主义文化、法律文化都是严重缺乏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群众的思想基础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受调查的人群中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本科专科教育的人占了相当部分比例,在接受过如此高等教育、能经常接触先进文化的人群中,人们尚且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不信仰共产主义或对此没有兴趣,而依然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调节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则其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就更难说会知道、信仰共产主义,而且其他这些人群会更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2、法律文化部分

(1)法律观念、意识部分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42个、占总数比例84%的人认为法律是作为一种工具在中国存在的,只有1个、占总数比例2%的人认为在中国法律是一种信仰,另有1个、占总数比例2%的人认为法律在中国以其他形式存在,还有6个、占总数比例12%的人没想过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认为法律在中国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目的的工具性地存在着的,而并非一种信仰。 而在多选题的“您守法的原因”一问中,有40个、占总数比例80%的人认为“守法是基本素质”是其守法的原因之一,有26个、占总数比例52%的人将“违法会受到处罚”列为自己守法的原因之一,有12个、占总数比例24%的人认为自己守法的原因之一是“出于习惯”,有2个、占总数比例4%的人同时也因为其他原因守法,只有4个、占总数8%的人守法的原因里有“信仰法律”这一条。可以看出,在中国,人们基本没有因为信仰法律而守法的。

(2)中国司法实践部分

有27个、占总数比例54%的人认为中国现在权力大于法律,有8个、占总数比例16%的人认为中国现在权力与法律的关系基本持平,另有5个、占总数比例10%的人不知道这个问题,只有10个、占总数比例20%的人认为中国现在是法律大于权力的。可见中国的法治状况在民众心目中的印象绝对不容乐观,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中国仍然是人治社会而非法治社会。

有27个、占总数比例54%的人认为中国的法律执行的一般,有15个、占总数比例30%的人认为中国的法律大部分执行的不好,有6个、占总数比例12%的人不知道这个问题,只有2个、占总数比例4%的人认为中国的法律执行的非常好。看来中国民众对中国执法状况的印象同样不容乐观。

在对待中国存在如此广泛的司法腐败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上,受调查人群的意见则比较分散。有10个、占总数比例20%的人认为是社会制度,有5个、占总数比例10%的人认为是执政党,有13个、占总数比例26%的人认为是法律不健全,有9个、占总数比例18%的人认为是人民素质低下,有10个、占总数比例20%的人认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有3个、占总数比例6%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

有37%个、占总数比例74%的人认为现在打官司需要找人、托关系,另有8个、占总数比例16%的人不知道或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有5个、占总数比例10%的人认为现在打官司不需要找人、托关系。

有30个、占总数比例60%的人认为中国现在人情比法律起的作用更有效,有10个、占总数比例20%的人认为两者起到的作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差不多,有2个、占总数比例4%的人不知道或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有8个、占总数比例16%的人认为中国现在法律比人情起的作用更广泛更有效。可见,当代中国,恐怕秩序的维持,传统文化起的作用比法治等外来观念更大,虽然这是不应该的。

在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机关的态度上,有22个、占总数比例44%的人态度是一般信任,有22个、占总数比例44%的人态度是“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想接触”,有4个、占总数比例8%的人态度是不信任,另有2个、占总数比例为4%的人为其他态度,但是选择“非常信任”一选项的人数,在本次调查中为0。则共有占总数比例52%的人对这些机关具有排斥的态度。

一旦发生受到国家侵权的事件,有26个、占总数比例52%的人会积极进行诉讼、要求国家损害赔偿,有9个、占总数比例18%的人认为自己不是国家的对手、只能忍了,有3个、占总数比例6%的人不知道或者没想过这个问题,有2个、占总数比例4%的人会采取其他方式解决。本题结论对比前面部分问题看来已经算是乐观了,有勉强超过一半的人会去行使自己的权利,但是也应该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这种权利意识。

在被社会的黑恶势力侵犯了合法权益的问题上,有1个、占总数比例2%的人选择以法律手段解决,有18个、占总数比例36%的人选择没什么大事就忍了,有2个、占总数比例4%的人认为“不能指望法院、公安局等机关,他们很可能与黑恶势力存在某种关系”,有7个、占总数比例14%的人选择以“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另有2个、占总数比例4%的人选择其他方式解决。可见“警匪一窝”的说法在一部分民众意识中是存在的,同时民众对自己维权上带有的消极态度也助长了社会黑恶势力的存在。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现代中国,无论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治还是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在民众的思想、意识、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或者说文化上是严重缺乏基础的,民众对共产主义缺乏了解,不信仰,甚至没有兴趣。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缺乏应有的文化思想基础,仅仅能以一种经济制度和自上而下的政治制度的形式存在。

(2)即使是中共党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不能认为是合格的,或者是带着某种实用主义的功利心态入的党,即使在党员中也只有少部分人信仰共产主义。

(3)中国政治、法治方面很大程度上还在延续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人们认为社会依然是权力大于法律,人情大于法律,统治、调节人们行为的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类似民主、法治、平等这样的西方传来观念只能在价值上受到肯定而在实践中难以实行。外来的法律观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法律文化冲突。

(4)中国的法律实践方面给民众心中留下了比较恶劣的印象,形势不容乐观。

2、建议

(1)进一步开放中国,加大对外交流,与世界接轨,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在学术上思考研究中国法律文化冲突的解决办法,可能会对个别问题的解决产生促进作用。

(2)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近代化和现代化只是从西方发展出来的,也必将带有其文化和文明的特点,这也是从西方而来的近现代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严重矛盾的地方。我们的尴尬之处就是不得不使用西方的制度,但是又无法也不能接触与之对立的民族传统文化。因此,此问题很可能是不可解决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的。

附录:调查问卷原稿

您好,感谢您能填写这份社会调查问卷,该问卷是以匿名的方式填写的,所以您尽可以放心填写。另外由于本报告是用来进行写论文的,纯属学术研究用,所以请您务必认真填写,写真实情况,非常感谢您的合作,谢谢。

您可以将选出的答案写进括号内,如果您选的是“其他”项,请在“其他”后面写上您认为应该写的内容。

1.您的性别是?( )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

A.18周岁以下 B.18周岁—25周岁 C.25周岁—40周岁 D.40周岁—60周岁

3.您的文化程度(包括在读)?(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学本科或专科 E.研究生

4.您的职业或专业属于或更接近于?( )

A.理科、工科 B.文科、艺术 C.无职业或专业

5.您现在能说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吗?( )

A.能 B.不能 C.说不准

6.您有信仰吗?( )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D.没想过

7.您信仰共产主义吗?( )

A.信仰 B.不信仰 C.不知道 D.没想过

8.您是否在乎自己生活的国家或者国籍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

A.在乎 B.不在乎 C.不知道 D.没想过 E.其他:

9.您对宗教或者神仙之类的态度是怎样的?( )

A.信仰 B.不信仰 C.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D.灵就信,不灵就不信 E.不知道

10.您是否想加入中共?( )

A.想加入 B.不想加入 C.不知道 D.没想过

11.您是中共党员吗?( )

A.是 B.不是

12.您认为在中国,法律是一种?( )

A.信仰 B.工具 C.不知道 D.没想过 E.其他:

13.您认为现在在中国法与权力的关系是?( )

A.权力大于法 B.法大于权力 C.但两者基本持平 D.不知道 E.其他:

14.您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是否法应该高于一切?( )

A.是 B.不是 C.不知道 D.没想过

15.您认为中国的法律?( )

A.执行的很好 B.执行的一般 C.大部分执行的不好 D.不知道

16.您遵守法律是因为(可多选)?( )

A.信仰法律 B.出于习惯 C.守法是基本素质 D.违法会遭到处罚 E.其他:

17.您认为司法腐败在中国存在如此“广泛”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制度 B.执政党 C.法律不健全 D.人民素质低下 E.民族传统文化影响 F.其他:

18.您认为现在打官司是否需要找人、托关系?( )

A.需要 B.不需要 C.不知道 D.没想过

19.您认为现在在中国,法律和人情关系,谁起的作用更广泛更有用?( )

A.法律 B.人情关系 C.两者差不多 D.不知道 E.没想过

20.您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机关的态度是?( )

A.非常信任 B.一般信任 C.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想接触 D.不信任 E.其他:

21.在中国,如果国家损害了您的合法权益,您的态度是?( )

A.积极进行诉讼,要求国家损害赔偿

B.只能忍了,怎么可能是国家的对手呢

C.不知道

D.没想过

E.其他:

22.如果现在社会的黑恶势力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您的态度是?( )

A.积极维护自己权利,向法院、公安局等机关进行诉求

B.如果没大事情就忍了

C.不能指望公安局、法院等部门等机关,他们很可能与黑恶势力存在关系

D.以暴制暴

E.其他:

23.还有希望进行说明、补充和建议的内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当地夜市地摊文化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078 字

+ 加入清单

当地夜市地摊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9年12月14日-2019年12月21日

调查人员:T小组 师范学院08心理咨询(2)班 蒙建全、 杨小丽、童文蕾、赵翠翠

调查背景:

城市一天天在发展,城市管理需要越来越规范化的管理。曾经街旁随处可见的小摊小贩在城市的规范化管理下正在减少,但是街头的小摊小贩形式的商业并没有消失。而是演变发展成了繁华于夜晚的、在固定区域内的夜市地摊,并成为市民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人 们对夜市地摊的存在与发展仍有需要看法,一方面这是市民生活文化的部分,为市民生活带来便捷,另一方面它对城市的管理和工商监管也带来了难题。在这样矛盾背景下,我们觉得要必要对夜市地摊进行调查研究,以发掘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其文化意义。

意义和价值:

夜市地摊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夜市地摊文化是现行市民生活催生出来的文化,并日渐演绎为流行文化的一种,我们需要去寻根探讨地摊文化的催生与发展以及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对夜市及夜市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本次调查研究就是对荆门夜市的初步探索。

具体目标:

1 荆门市夜市地摊的发展历程,探求得以发展的原因。

(中天街夜市地摊何时兴起,由于什么兴起,何时达到现有规模。)

2 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的规模、以及商品种类。

(摊位的数量,商品的价值,商品的类型,商品的质量。)

3 夜市地摊摊主人群的构成情况以及顾客来源。

(摊主的职业、收入情况、出摊目的,顾客的收入层次、年龄层次)

4 夜市地摊的经营情况。

(商品平均利润,摊主盈利状况)

5 夜市地摊的社会文化意义。(针对不同人群如消费者、摊主、周边商铺等)

(摊主、消费者、周边商铺、工商管理者)

6 工商管理人员对地摊的看法。

(管理上的态度、相关管理措施)

研究方法:

1 通过访谈

了解摊主职业,经济状况,出摊目的

了解周围居民、商铺对于地摊看法

了解顾客的收入层次及看法

了解城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人员对夜市地摊看法

2 通过查找文献

了解其他地区地摊的情况

3 通过观察

观察夜市地摊的数量、商品种类、人流量及顾客年龄构成

研究过程:

1拟定工作计划、准备相应工具,拟定访谈内容。

2实地访谈,分三次前往中天街调查

3整合资料,写成研究调查报告

研究条件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时间与摊主进行沟通,但是可能在访谈中获得的答案不完整,而且可能有部分摊主不会配合访谈。

解决办法:提前准备好问题,并尽可能多访问一些摊主。

正文

一、夜市概述

夜市主要指在夜间做买卖的市场,可能贩售杂货、衣服、食品、电器零件、游戏等几乎任何东西。

夜市最早出现于盛唐,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 夜市常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重要观光景点,在中国大陆许多地方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夜市都是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夜市的种类有如下几种:

商圈夜市:

多为既有商圈延长营业至深夜,商家多有自家或承租店面,亦会吸引摊贩会在路边开张营业。好处是有助于当地的商业发展。在都会区由于商业兴盛、空地寻觅不易,夜市常是商圈夜市。

观光夜市:

若商圈夜市经过政府设计规划,并配合当地特色吸引游客,即称为观光夜市。有些观光夜市经营方式与商圈夜市无异,加强整洁及美化;同时也部分兴建集合式商场,由商家各自承租店面,可改善商圈夜市脏乱现象(例:武汉:户部巷)。

流动夜市:

多为在市区空地或市郊营业,平时可能作为停车场,在特定时间营业;商家全为摊贩形态,傍晚时到达场地,午夜过后全部撒除。此类型夜市好处是便于清扫及停车,及新鲜感较大(每次摊贩不尽相同),缺点是可能影响临近住家安宁。

(参考于百度百科“夜市”词条)

二、荆门市中天街夜市

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属于商圈夜市,是以中天街商业步行街的基础上发展的起来的,其产生与中天街形成大致同时。为对荆门市中天街夜市进行深入了解,我研究小组分三次对中天街夜市进行集中调查,并在平时进行相关调查。调查对象有夜市商品及地摊主、过往顾客、周边商家、城市管理人员等。

调查时间为2019年10月1日到2019年12月1日,我调查小组分别于2019年10月11日星期1,2019年10月16日星期6,2019年11月4日星期4,前往中天街进行集中调查,得出结果如下:

1、关于中天街夜市的规模及商品

中天街夜市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为中天街主干道,即建设银行至大同服饰段。一部分为连接中天街的金虾路、中域街部分路段。金虾路部分主要经营各种服饰,中域街部分主要经营小吃。此范围内经营商品单一,且较少受城市管理人员的管理,多为商铺经营者的拓展经营,流动性较小。我们这里主要探讨中天街主干道部分夜市。

一般情况下晚7点左右中天街道路两旁开始聚集夜市摊主,开始占摊位,夜市开始时间随天气变化和城管人员离开时间而变化8点左右开始正式营业。其时间与城市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相关,城市管理人员下班时间即开始营业时间。城市管理人员延长工作时间时,开市时间也相应延迟,散场时间大约为晚10左右。

在规模上,夜市范围覆盖整个中天街步行街主干道。三次集中调查的结果显示,夜市摊位数量在180—240个左右,工作日与双休日无明显数量增减,冬季夏季规模差异也不大,即已形成较稳定的市场规模。商品种类大致可分为共12类,包括饰品、衣物、鞋袜、电子产品、化妆品、鲜花盆景、家具用品、水果、小吃、皮包皮具、小吃、玩具。商品范围涉及吃、穿、用、装饰等方面。其中衣物所占比例最大为32.63%,其次为饰品占25.79%,较多的还有鞋袜占17.37%,其余商品所占比例较小。

表1:商品种类分布情况

商品种类

衣物

饰品

鞋袜

其他

数量(摊)

62

49

33

46

所占比例

32.63%

25.79%

17.37%

24.21%

夜市商品价值均不高,每个摊位商品总值在千元以内,价格在1元到100元之间,质量参差不齐。最受消费者关注的是电子产品和化妆品的质量问题。其他商品质量较容易观察得出,消费者表示自己能分辨,以及商品本身价值就不高,也不会很在意质量。

关于商品的来源,多种多样。我们随机对摊主进行抽样调查,共调查访问了30名摊主。通过统计分类得出:商品来源地主要有荆门本地批发市场、武汉襄樊等邻近地区的批发市场、广州义乌等沿海地区批发市场、本市商铺专柜的商品及淘宝网等网上订货,还有摊主从外地零散带来的商品(这部分摊主主要为大学生,我们在关于摊主的调查中再着重研究)。商品来源于荆门本地批发市场及武汉襄樊等邻近地区的批发市场的摊主主要为专门从事个体经验的摊主及小部分业余从事夜市“练摊”的摊主,商品来源于广州义乌等沿海地区的则均为专门从事的夜市和个体经营的摊主。

2、关于中天街夜市摊主

人群组成

在随机抽样中,共发现摊主人员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人群:个体店主、企业单位员工、零工、自由职业者、大学生、家庭主妇及老人、专门从事地摊的摊主。其中企业单位员工及自由职业者所在比例最大,均占23.3%、其次为大学生占11.2%。值得关注的是专门从事夜市和地摊经营的摊主所占比例较小,仅16。67%。

表2:摊主职业分布情况

职业

企业单位员工

零工、自由职业者

大学生

专业摊主

个体店主

主妇及老人

人数

7

7

4

5

4

3

所占比例

23.33%

23.33%

13.34%

16.67%

13.33%

10%

由此看来,中天街夜市经营在专门从事夜市和地摊经营摊主较少情况下,仍能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当规模,表明其在市民生活中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而是上升至市民生活文化层次。广大普通市民不仅是夜市的消费者更是夜市的经营主体,这点在其他地方仍是少见的。

经营者的年龄分布上以青年为主,年龄跨度从18到70岁。18~25岁占50%,26~35岁占26。67%,36~45岁占10 %,其余为46岁以上。其中60岁以上有3人。另外经营者性别比例上,女性经营者较男性经营者多。

表3:摊主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段

18-25岁

26-35岁

36-45岁

46岁以上

人数

15

8

3

4

所占比例

50%

26.67%

10%

13.33%

在经营者人群构成上,单独经营的约占四分之一,和朋友同学合伙经营的约占四分之一,家庭经营所占比例最大占一半以上。在家庭经营中各种家庭成员均有参与,有合作经营一个摊位的,也有邻近经营多个摊位。另外长期经营者占70%以上,其余为偶尔或周末进行经营,有5%的经营者表示是第一次来。

夜市经营者的收入情况也有较大差别,主要以中低收入者和无收入者为主,同时又有公司白领及经济相对富裕的主妇。

夜市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上,约四分之一受过高等教育,其他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多在中学层次。

在诸多摊主中,大学生摊主往往容易被关注,首先是他们年轻甚至稚嫩的面孔,其次是他们的商品独特而新奇,往往独此一家。在一定程度上为夜市注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为夜市增加了可看性。是整个夜市文化中新文化注入的源头之一。

出摊目的

出摊目的主要和经营者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有关,但在同一收入层次也有不同的出摊目,这一点在中低收入人群中和大学生及应届未就业毕业生中表现较突出。

在中低收入人群中,专门从事夜市地摊经营的经营者,目的即挣钱养家;零工、企业单位员工、家庭主妇及老人中,出摊目的包括打发时间、补贴家用及自我事业追求;自由职业者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出摊目的包括锻炼自身能力及补贴生活费;个体店主及专柜经营者,出摊目的在于推销店中商品,了解市场需求。

在白领等中高收入者,出摊目的在于缓解、释放压力,或帮助朋友家人经营,同时补贴家用。将此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

3、关于中天街夜市顾客

在对于顾客的调查中,我们同样采取随机抽样访问及观察方式,访谈内容包括到中天街夜市的频率、是否购买商品及对夜市的看法,观察内容包括顾客人群组成及收入情况。

在受访人群中,表示第一次来的占3.8%,表示是到中天街商场购物路过的占17%,表示偶尔来的占47.3%,,表示经常来的占31.9%。40.3%的受访者表示只是来逛逛,看到喜欢或必要的就会买,仅14.5%表示是来买东西的,其余有路过人群及周围居民。

在人群组成方面,以青年人为主,以情侣居多,其次为家人一同出行,极少人为单独出行。收入层次上也有较大差别。

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在于看的人远远大于购买的人,真正购买的以中低收入者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天街夜市仍能保持较兴盛的发展,表明夜市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发展夜间小商业,而是提升至市民文化生活层次。即丰富了市民饭后散步消遣的去处,延长了城市的夜间商业活动。

4、关于工商管理及城市管理

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工商管理在夜市中基本处于盲区,未发现有任何工商管理人员出现,并进行管理。而在夜市管理中主要是城市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城管)在进行相关工作,工作方式为劝阻经营者不要再道路两旁摆设摊点,如发现经劝阻无效则进行驱赶和没收经营工具,处罚的相关依据为城市市容管理的相关条例。

在调查者所观察情况中,经营者和城管之间没有发生冲突,相处较为和谐。只要经营者不在经劝阻后仍坚持占道经营,城管即不会进行处罚和驱赶。在城管下班之后,摊主即可开始经营,时间一般在晚8点到9点间。

三、结论

在对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规模及商品、摊主、顾客还有工商管理与城市管理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多方面、多类型、多层次的情况,本调查着重于揭示夜市地摊的文化意义,对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的规模较大、商品种类丰富涉及面广,已形成稳定的市场,成为荆门市经济文化活动中长期稳定存在的一部分,其发展与荆门市中型城市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城市发展、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其商品来源广泛,反映了夜市地摊在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这些都表明中天街夜市地摊已然成为荆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经营者身份职业多样、年龄跨度大,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都有参与,不是单一的小范围的经济活动,市民参与度较高。同时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

第一,非专门从事夜市地摊经营的普通市民是主体,经营者流动性较大,经常有新的摊主进入,夜市有较强的生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广大市民不仅是夜市的参与者,更是直接构成的组织者,足见夜市在普通市民生活中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正是因为这种非专业的经营,使得盈利的意味有所淡化,文化休闲的意味增强。

第二,年轻人是主体,女性经营者多。年轻人代表着青春活力,女性代表着审美与细腻,经营者主体的突显,使得中天街夜市也具有了这样的特点,融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和审美情趣,文化欣赏的层次得到提高。

此外,经营目的的多样性使得中天街夜市地摊衍生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大学生将夜市作为自我锻炼的平台,工薪白领阶层将夜市作为释放压力的地方,个体店主将夜市作为市场行情的风向标——这一系列的内涵都远远超越了夜市本身的盈利意义,使得夜市地摊愈发具有吸引力,我们不得不说这是文化的力量。

3、中天街夜市地摊的存在和繁荣离不开顾客的支持与推动。在对顾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夜市中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人们多结伴而行、实际购买者以中下收入者为主体等几个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天街夜市地摊对于市民生活,文化观赏意义大于购买消费意义,即便购买的人数较少远远小于逛街观赏的人数,但是中天街夜市已然繁荣的发展起来了,足见其生命力。这样的生命力,除了盈利的推动更多的恐怕是文化的推动,大家在这场夜市中各取所需,盈利和购买只是很小一部分。整个夜市是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的,而实际购买者却以中下收入者为主体,这样似乎构成了一种不平衡。其实不然,正是这种主体间的差距形成了文化的流向和传播,不同的人群都在向其他群体展示着自己的文化,这种展示和传播是以商品为媒介的,以审美和生活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在顾客观赏和购买商品的同时,商品上体现的审美和生活理念随即向顾客传递。

4、对于工商管理与城市管理方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关部门早已意识到中天街夜市存在及影响,但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干预,仅仅保持在维护市容的层次上对夜市地摊进行限制。可见,中天街夜市暴露出来的问题没有到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也说明了中天街夜市的发展繁荣是良性的。不可否认的管理缺陷,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一点就要求广大摊主为了中天街夜市的繁荣发展自律,管理部门积极寻求更优的管理方式。

总的来说,本次调查研究使我们较全面的了解了中天街夜市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详细的探讨了中天街夜市得以发展繁荣的原因。中天街夜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然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对市民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这样的影响力体现在经济和文化上,我们着重揭示其文化影响力。中天街夜市展现出了更多的时尚和活力,在时尚传递的主线上,衍生出更多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在夜市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文化享受。这些都使中天街夜市文化更加熠熠夺目区别于以外的夜市地摊文化,从而达到了“小夜市,大文化”的繁荣场面,成为荆门城市生活中一道独特的耐品的文化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天街夜市地摊文化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891 字

+ 加入清单

中天街夜市地摊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小组:t小组 师范学院08心理咨询(2)班

指导老师:陈崇德

组长:蒙建全 组员:杨小丽、童文蕾、赵翠翠

背景:

城市一天天在发展,城市管理需要越来越规范化的管理。曾经街旁随处可见的小摊小贩在城市的规范化管理下正在减少,但是街头的小摊小贩形式的商业并没有消失。而是演变发展成了繁华于夜晚的、在固定区域内的夜市地摊,并成为市民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人 们对夜市地摊的存在与发展仍有需要看法,一方面这是市民生活文化的部分,为市民生活带来便捷,另一方面它对城市的管理和工商监管也带来了难题。在这样矛盾背景下,我们觉得要必要对夜市地摊进行调查研究,以发掘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其文化意义。

意义和价值:

夜市地摊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夜市地摊文化是现行市民生活催生出来的文化,并日渐演绎为流行文化的一种,我们需要去寻根探讨地摊文化的催生与发展以及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对夜市及夜市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本次调查研究就是对荆门夜市的初步探索。

具体目标:

1 荆门市夜市地摊的发展历程,探求得以发展的原因。

(中天街夜市地摊何时兴起,由于什么兴起,何时达到现有规模。)

2 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的规模、以及商品种类。

(摊位的数量,商品的价值,商品的类型,商品的质量。)

3 夜市地摊摊主人群的构成情况以及顾客来源。

(摊主的职业、收入情况、出摊目的,顾客的收入层次、年龄层次)

4 夜市地摊的经营情况。

(商品平均利润,摊主盈利状况)

5 夜市地摊的社会文化意义。(针对不同人群如消费者、摊主、周边商铺等)

(摊主、消费者、周边商铺、工商管理者)

6 工商管理人员对地摊的看法。

(管理上的态度、相关管理措施)

研究方法:

1 通过访谈

了解摊主职业,经济状况,出摊目的

了解周围居民、商铺对于地摊看法

了解顾客的收入层次及看法

了解城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人员对夜市地摊看法

2 通过查找文献

了解其他地区地摊的情况

3 通过观察

观察夜市地摊的数量、商品种类、人流量及顾客年龄构成

研究过程:

1拟定工作计划、准备相应工具,拟定访谈内容。

2实地访谈,分三次前往中天街调查

3整合资料,写成研究调查报告

研究条件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时间与摊主进行沟通,但是可能在访谈中获得的答案不完整,而且可能有部分摊主不会配合访谈。

解决办法:提前准备好问题,并尽可能多访问一些摊主。

正文

一、夜市概述

夜市主要指在夜间做买卖的市场,可能贩售杂货、衣服、食品、电器零件、游戏等几乎任何东西。

夜市最早出现于盛唐,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 夜市常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重要观光景点,在中国大陆许多地方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夜市都是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夜市的种类有如下几种:

多为既有商圈延长营业至深夜,商家多有自家或承租店面,亦会吸引摊贩会在路边开张营业。好处是有助于当地的商业发展。在都会区由于商业兴盛、空地寻觅不易,夜市常是商圈夜市。

观光夜市:

若商圈夜市经过政府设计规划,并配合当地特色吸引游客,即称为观光夜市。有些观光夜市经营方式与商圈夜市无异,加强整洁及美化;同时也部分兴建集合式商场,由商家各自承租店面,可改善商圈夜市脏乱现象(例:武汉:户部巷)。

流动夜市:

多为在市区空地或市郊营业,平时可能作为停车场,在特定时间营业;商家全为摊贩形态,傍晚时到达场地,午夜过后全部撒除。此类型夜市好处是便于清扫及停车,及新鲜感较大(每次摊贩不尽相同),缺点是可能影响临近住家安宁。

(参考于百度百科“夜市”词条)

二、荆门市中天街夜市

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属于商圈夜市,是以中天街商业步行街的基础上发展的起来的,其产生与中天街形成大致同时。为对荆门市中天街夜市进行深入了解,我研究小组分三次对中天街夜市进行集中调查,并在平时进行相关调查。调查对象有夜市商品及地摊主、过往顾客、周边商家、城市管理人员等。

调查时间为xx年10月1日到xx年12月1日,我调查小组分别于xx年10月11日星期1,xx年10月16日星期6,xx年11月4日星期4,前往中天街进行集中调查,得出结果如下:

1、关于中天街夜市的规模及商品

中天街夜市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为中天街主干道,即建设银行至大同服饰段。一部分为连接中天街的金虾路、中域街部分路段。金虾路部分主要经营各种服饰,中域街部分主要经营小吃。此范围内经营商品单一,且较少受城市管理人员的管理,多为商铺经营者的拓展经营,流动性较小。我们这里主要探讨中天街主干道部分夜市。

一般情况下晚7点左右中天街道路两旁开始聚集夜市摊主,开始占摊位,夜市开始时间随天气变化和城管人员离开时间而变化8点左右开始正式营业。其时间与城市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相关,城市管理人员下班时间即开始营业时间。城市管理人员延长工作时间时,开市时间也相应延迟,散场时间大约为晚10左右。

在规模上,夜市范围覆盖整个中天街步行街主干道。三次集中调查的结果显示,夜市摊位数量在180—240个左右,工作日与双休日无明显数量增减,冬季夏季规模差异也不大,即已形成较稳定的市场规模。商品种类大致可分为共12类,包括饰品、衣物、鞋袜、电子产品、化妆品、鲜花盆景、家具用品、水果、小吃、皮包皮具、小吃、玩具。商品范围涉及吃、穿、用、装饰等方面。其中衣物所占比例最大为32.63%,其次为饰品占25.79%,较多的还有鞋袜占17.37%,其余商品所占比例较小。

经营者的年龄分布上以青年为主,年龄跨度从18到70岁。18~25岁占50%,26~35岁占26。67%,36~45岁占10 %,其余为46岁以上。其中60岁以上有3人。另外经营者性别比例上,女性经营者较男性经营者多。

在诸多摊主中,大学生摊主往往容易被关注,首先是他们年轻甚至稚嫩的面孔,其次是他们的商品独特而新奇,往往独此一家。在一定程度上为夜市注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为夜市增加了可看性。是整个夜市文化中新文化注入的源头之一。

出摊目的

出摊目的主要和经营者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有关,但在同一收入层次也有不同的出摊目,这一点在中低收入人群中和大学生及应届未就业毕业生中表现较突出。

在中低收入人群中,专门从事夜市地摊经营的经营者,目的即挣钱养家;零工、企业单位员工、家庭主妇及老人中,出摊目的包括打发时间、补贴家用及自我事业追求;自由职业者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出摊目的包括锻炼自身能力及补贴生活费;个体店主及专柜经营者,出摊目的在于推销店中商品,了解市场需求。

在白领等中高收入者,出摊目的在于缓解、释放压力,或帮助朋友家人经营,同时补贴家用。将此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

3、关于中天街夜市顾客

在对于顾客的调查中,我们同样采取随机抽样访问及观察方式,访谈内容包括到中天街夜市的频率、是否购买商品及对夜市的看法,观察内容包括顾客人群组成及收入情况。在受访人群中,表示第一次来的占3.8%,表示是到中天街商场购物路过的占17%,表示偶尔来的占47.3%,,表示经常来的占31.9%。40.3%的受访者表示只是来逛逛,看到喜欢或必要的就会买,仅14.5%表示是来买东西的,其余有路过人群及周围居民。在人群组成方面,以青年人为主,以情侣居多,其次为家人一同出行,极少人为单独出行。收入层次上也有较大差别。 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在于看的人远远大于购买的人,真正购买的以中低收入者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天街夜市仍能保持较兴盛的发展,表明夜市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发展夜间小商业,而是提升至市民文化生活层次。即丰富了市民饭后散步消遣的去处,延长了城市的夜间商业活动。

4、关于工商管理及城市管理

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工商管理在夜市中基本处于盲区,未发现有任何工商管理人员出现,并进行管理。而在夜市管理中主要是城市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城管)在进行相关工作,工作方式为劝阻经营者不要再道路两旁摆设摊点,如发现经劝阻无效则进行驱赶和没收经营工具,处罚的相关依据为城市市容管理的相关条例。在调查者所观察情况中,经营者和城管之间没有发生冲突,相处较为和谐。只要经营者不在经劝阻后仍坚持占道经营,城管即不会进行处罚和驱赶。在城管下班之后,摊主即可开始经营,时间一般在晚8点到9点间。

三、结论

在对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规模及商品、摊主、顾客还有工商管理与城市管理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多方面、多类型、多层次的情况,本调查着重于揭示夜市地摊的文化意义,对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的规模较大、商品种类丰富涉及面广,已形成稳定的市场,成为荆门市经济文化活动中长期稳定存在的一部分,其发展与荆门市中型城市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城市发展、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其商品来源广泛,反映了夜市地摊在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这些都表明中天街夜市地摊已然成为荆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经营者身份职业多样、年龄跨度大,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都有参与,不是单一的小范围的经济活动,市民参与度较高。同时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

第一,非专门从事夜市地摊经营的普通市民是主体,经营者流动性较大,经常有新的摊主进入,夜市有较强的生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广大市民不仅是夜市的参与者,更是直接构成的组织者,足见夜市在普通市民生活中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正是因为这种非专业的经营,使得盈利的意味有所淡化,文化休闲的意味增强。

第二,年轻人是主体,女性经营者多。年轻人代表着青春活力,女性代表着审美与细腻,经营者主体的突显,使得中天街夜市也具有了这样的特点,融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和审美情趣,文化欣赏的层次得到提高。

此外,经营目的的多样性使得中天街夜市地摊衍生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大学生将夜市作为自我锻炼的平台,工薪白领阶层将夜市作为释放压力的地方,个体店主将夜市作为市场行情的风向标——这一系列的内涵都远远超越了夜市本身的盈利意义,使得夜市地摊愈发具有吸引力,我们不得不说这是文化的力量。

3、中天街夜市地摊的存在和繁荣离不开顾客的支持与推动。在对顾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夜市中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人们多结伴而行、实际购买者以中下收入者为主体等几个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天街夜市地摊对于市民生活,文化观赏意义大于购买消费意义,即便购买的人数较少远远小于逛街观赏的人数,但是中天街夜市已然繁荣的发展起来了,足见其生命力。这样的生命力,除了盈利的推动更多的恐怕是文化的推动,大家在这场夜市中各取所需,盈利和购买只是很小一部分。整个夜市是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的,而实际购买者却以中下收入者为主体,这样似乎构成了一种不平衡。其实不然,正是这种主体间的差距形成了文化的流向和传播,不同的人群都在向其他群体展示着自己的文化,这种展示和传播是以商品为媒介的,以审美和生活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在顾客观赏和购买商品的同时,商品上体现的审美和生活理念随即向顾客传递。

4、对于工商管理与城市管理方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关部门早已意识到中天街夜市存在及影响,但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干预,仅仅保持在维护市容的层次上对夜市地摊进行限制。可见,中天街夜市暴露出来的问题没有到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也说明了中天街夜市的发展繁荣是良性的。不可否认的管理缺陷,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一点就要求广大摊主为了中天街夜市的繁荣发展自律,管理部门积极寻求更优的管理方式。

总的来说,本次调查研究使我们较全面的了解了中天街夜市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详细的探讨了中天街夜市得以发展繁荣的原因。中天街夜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然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对市民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这样的影响力体现在经济和文化上,我们着重揭示其文化影响力。中天街夜市展现出了更多的时尚和活力,在时尚传递的主线上,衍生出更多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在夜市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文化享受。这些都使中天街夜市文化更加熠熠夺目区别于以外的夜市地摊文化,从而达到了“小夜市,大文化”的繁荣场面,成为荆门城市生活中一道独特的耐品的文化风景线。

四、相关探讨

近两年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大家也开始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这时,路边整齐划一的商店里出售的统一规格的产品,就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此时,夜市地摊进行了华丽的转身,向着“创意集市”这样活动转变,借着“创意”、“时尚”、“潮流”等新鲜的外衣,平易近人的地摊文化以新的面貌兴起。

在一条有很多地摊的商业步行街,有着一些人气旺到看不到摊位的小摊,一直持续到收摊,那就是文化的推动。很快类似的商品就会充斥着这条街,甚至不断有新的商品充斥进来,只有文化才有这样的推动力,当这种文化的传播依靠地摊来实现时,新时代的地摊文化就出现了。新的地摊文化,不仅仅是方便市民生活,贩卖生活小型商品的脏乱集市。此时的地摊经营,变成一种文化正慢慢流传,他们逃离商场的贵族气,熏陶出朴实的华丽。他们有有限的数量“摆”出无限的乐趣。晒出了老板的品味,晾出了顾客的需要;卖出悠然自得,简单中呈现出繁华,平凡中透露出精致。这样的环境衍生了新的消费、新的文化传播途径。新的地摊文化照顾了需要她的客户群,并且创造了也培养了她的客户群,个性的、艺术的,超脱小摊概念的,分明是以盈利为目的,却带给人流连忘返的感触的,肯定能算是地摊文化。

近些年也有学者在讨论夜市的去留与发展之路,多数意见是一规范化的形式保留夜市,那么以规范化后的夜市还能保留她文化和特色吗?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就荆门市中天街而言,在各方没有明显冲突的情况下,民生应该大于所谓市容,地摊应该保留且发展。在发展中城管可由驱赶改为监管,限制过分占道,维护夜市秩序,同时工商管理部门也应当介入,不定期的检查商品质量和安全,由此引导中天街夜市的更好发展。

五、调查感想

调查已经结束,虽然过程颇有一些尴尬的场景,但是不妨碍我们对于这次调查实践的肯定,因为越挫越勇是我们的写照!有些夸张? 但是值得鼓励,不是吗?

在实际的调查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每个组员都在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严谨和求实的研究态度和诸多研究方法。在完成报告之际,回顾调查研究的过程,不得不说:不是我们成就了报告,调查的过程成就了我们。尽管这个报告还有许多不足,我们仍需要不断努力,争取在将来的教学和科研上继续这样的研究态度,作出更有价值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 。“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相关调查汇报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相关调查汇报

调查目的:通过对首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调查,深入了解各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类型和特点,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发掘其特色与创意。与我校类比,借鉴,同时探究现今大学生普遍关注与积极参与的活动。

调查对象: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浏览网页、采访、问卷调查。

一、 清华大学校园活动调查分析

理论学习方面:清华学子财富论坛第64场“海权兴即国家兴”

卡巴斯基先生清华讲演——国际网络安全

惠普全球副总裁兼首席战略技术官(csto)shane先生清华大学演讲会

领导力发展论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领导者

实践技能方面:各大企业校园专场招聘会

清华创业计划大赛

cuba半决赛 清华大学vs华侨大学

实践相册--清华大学-xx年年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摄影展

清华大学首届智能车对抗大赛

文化艺术方面: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二十周年会庆

中国曲艺家协会进入清华大学进行交流演出

清乐华章――清华大学研究生大型文艺演出

清华大学xx年法国文化周

第二届学生国际象棋文化周

清华大学首届紫荆露天电影节

清华大学香港文化节

“一二-九”合唱

体育活动方面:拥抱2011——清华大学新生奥运风采大赛

纪念“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提出五十周年专题活

马约翰杯体育比赛

xx年年清华大学学生体育活动月

11.12男生节

3.7女生节

总结:这些校园文化活动涵盖理论学习、科技创新、实践技能、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健康高雅、文明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更侧重于理科。就时间安排而言,每一个月都有不同类型的活动,加上每一个系,每一个社团的活动,很庞杂。清华有着很多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其活动总体特征是多而杂。

分析:以清华大学“女生节”辐射效应为例——

清华大学的一系列活动,往往都能引起巨大反响。其中,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普及最广的莫过于每年的女生节。女生节不仅仅是一种口号,它已经成为了清华的一种传统和招牌活动。而且其影响正在逐年扩大。究其成功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女生在清华的比例较小。

“物以稀为贵”,自然会得到重视。这是其自身优势。

2.节日创意迎合了青年追求新意、追求浪漫的主旋律;

3.活动具有普及性。

无论什么专业,无论什么国家,民族,无论是否有专长,无论什么年级,都可广泛参与。

4.校方高度重视

校学生会,团委,以及各系,前期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女生节前夕已经把清华大学bbs留言板的封面换成了“女生节”的主题封面;在校内多处制作宣传海报;紫荆园宿舍区内随处可见书写着“祝全体女生节日快乐”的条幅;校团委专门制作专题电脑幻灯片在礼堂放映。

5.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几乎集合了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比如女生节之“看吧”——播放各国原声电影;“暖吧”——男女生打破界限,齐聚畅谈;“逛吧”——举办游园会……举办女性讲座;各商家的女生节商品促销优惠进校园;学校周围的商铺跟风打折;女生节服饰大赛;

6.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自由度高。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文化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612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这一时空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政治说教,更应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育人内涵,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

关键词 :校园文化;诚信体系;校风建设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

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宽敞明洁的校园道路,万紫千红的绿化景观,明亮宽敞的教室、图书馆,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绿化、美化校园,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二)、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三)、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表率作用

开展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首先要规范自身的办学行为,教职员工也要做好“诚信”的表率,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教职员工在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诚信品质,对学生树立诚信道德意识、确立诚信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与学校领导相比,广大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更为频繁,教职员工的品质和形象是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地接受和仿效。这种选择是单靠任何外力的灌输和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为此,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努力加强诚信文化修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学术上要做到勤奋刻苦,严谨创新,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在与他人相处上,要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以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四)、建立学生个人诚信电子档案

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可涵盖校内外,分两大类摘要:讲诚信言行和不诚信言行。具体可包括诚实记录、信用记录、特别记录,具体内容如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品行说明、助人为乐及学习效果、经济状况等。诚信档案的记录时间始于学生进校,止于学生毕业,并于每学年结束时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到毕业时,还可为用人单位提供该学生在校的诚信记录,供其参考。诚信内容的输入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诚信档案内容上网,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学号,教师输入教工编号即可进入网站查询、浏览,并可对诚信内容的真假发表看法或提供相关信息。

当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同时,还需制定相关的诚信制度与之配合。如把“是否诚信”作为学生入党、评优的一项必要条件,也可制定学生个人和团体在诚信方面表现突出,为学校争光方面的奖励制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诚信档案功能的最大化。

(五)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

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中,面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十分必要。这里,我们不妨把引导诚信称为“疏”,把建立诚信制

度称之“堵”,“疏”与“堵”两者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疏与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推动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有堵没有疏,就不能从源头上有效抑制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有疏没有堵,诚信者受不到鼓舞,不诚信者受不到处罚,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就难以树立,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也难以形成。为此,在疏的同时,还得在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上下工夫。学校要按照诚信文化建设的需要,修订完善与诚信相关的校纪校规,建立和完善与诚信相关的奖励、约束、处罚机制,公开公正地接受师生与社会的监督,真正使诚信者受到鼓舞和奖励,使不诚信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六)、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

(七)、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校园文化经常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集体参与,需要有相互协作的精神。每个学生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构建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了师生的心理环境,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校园文化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以自身物质因素为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精神生活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环渐进,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之互相促进,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体现发展的理念,建立创新、竞争为理念的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人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为指导进行。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从而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个体。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将会用他们的品质影响社会风尚,用他们的人格影响未来的社会道德,使他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2、坚持创新的观点,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

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树立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使校园文化传递融为一体。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热情,张扬个性,启发创造,

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多种实践活动,展示特长,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三、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一定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也一定能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